超常儿童心理学内容简介

时间:2025-04-28

首先,更新教材能够反映近年来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适应国际人才竞争的严峻形势,特别是我国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进入21世纪,各类超常儿童实验班和普通学校中具有超常潜能的学生数量将显著增长,这要求教师和家长具备科学理解超常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规律的能力,以便及时发现和培养这些特殊人才。

《儿童心理与行为研究书系:超常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出版,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价值的视角和策略。该书系以其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指导,为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和教育实践提供了切实的参考。通过阅读和学习,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儿童的需求,引导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健康发展,成为社会的未来栋梁。

我国将这类儿童称为超常儿童,其心理结构包含了智力、创造力及非智力个性特征。对超常儿童的研究和发展是全球心理学家和教育者的关注焦点。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系统研究和教育超常儿童,涉及认知能力、个性特征和创造力等多个领域。

超常儿童就是一些在心理发展,特别是智能发展方面显著超过同年龄儿童的水平。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智能发展正常的1—3岁的婴儿,对方位的辨别能力很差,3岁儿童一般能辨别上下,却难于辨别前后、左右,他们的思维处于超常行动阶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显著特点包括语言、认知、情感等多个方面。

《特殊儿童心理学》主要内容围绕特殊教育展开,旨在理解与帮助那些在生理或心理上有特定障碍的儿童,使其获得与普通儿童相似的发展机会。这部分儿童的挑战主要在于某些器官功能的限制,而非智能的完全丧失。通过教育,可以辅助他们弥补缺陷,恢复受损器官的部分功能,或者培养其他器官的功能以替代缺失的部分。

超常儿童(supernormal children)是指智力发展突出优异,或具有某方面特殊才能的儿童。在古代,这类儿童被称为神童,以为他们是天降神赐的。在一对一的沙盘画课上,一些特殊的孩子会表现出遇到挫折时很难控制自己的脾气,过于敏感多疑,难以与同龄人合作,融入群体。

四十余年来,查子秀专注于发展心理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她的研究领域广泛,涉及儿童数概念的发展、自觉纪律性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及智力落后的课题。特别是自1978年起,她将主要精力倾注于超常儿童的心理发展和教育研究,推动了跨文化的儿童创造力研究,合作对象包括德国、美国和我国港台地区。

超常儿童会比较成熟。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智力发育正常的1-3岁婴儿,其他的一种辨别能力很差,3岁的孩子一般能从上到下区分,很难区分前后、左右两侧,他们的思维处于超常行动阶段,对概念的深度和广度把握很差,3岁以前的孩子掌握 3 字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