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举制度是指朝廷允许普通人士和官员自愿向官府报名,然后经过分科考试,依照成绩从中选取人才和授给官职的一种制度。科举制度是唐朝开始正式实行的,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一直紧紧伴随着中华文明史,结束于清朝光绪二十七年最后一科进士考试。
2、中国的科举制度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贤能治国,为我所用;标准客观,竞争公平;立法保护,稳定延续。其作用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统一了价值,延续了文化;推动了教育,培养了人才;稳定了政治,推动了发展。其负面作用表现为导致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脱离,内容单一,文体要求走向极端等。
3、论文方面,吴铮强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如《唐时期浙江省境州县沿革简析》在2002年《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四期发表,对地方历史变迁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也在《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一期上发表了《中国古代市民史研究述评》,展示了对社会历史的独到见解。
4、郭培贵教授长期在高等教育领域耕耘,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丰富的中国古代史课程,包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等,并专注于明代政治制度,特别是选举制度的研究。他在《历史研究》、《文史》、《史学月刊》等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50余篇论文,展示了其对明代选举制度文献的深入理解和独到见解。
5、杨中正:一个官场上居于高位的权臣,经验丰富,心狠手辣。他把持权力,谋取私利。他通权达变,在政治斗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对待智勇出众的程士鹏充满嫉妒。4儒林外史家族的祖先是科举制度下的一名官员,通过努力读书考试,进入仕途,成为了一个“儒林”。他的后代也延续了这一传统,走上了为官从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