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5-03-21

积极进行自我调适,不向孩子传递负面情绪。恐慌和紧张情绪和“新冠病毒”一样有一定的传染性,家长如果不能调节好自己的负面情绪,也可能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更加不安和紧张。请保持与外界的沟通,主动关注各种积极信息,可以通过微信、短信、电话等方式与亲朋联络,互帮互助。

培养正确的卫生习惯: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戴口罩、不乱扔垃圾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家庭卫生的环境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心理疏导和关注:疫情期间的孩子可能会有情绪波动,害怕、焦虑等情绪,家长应该多与孩子交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给予安慰和支持。

一是不能将焦虑、恐惧的负面情绪传染给孩子。只有家长表现得从容淡定,孩子才能从你的身上获得更多放松的信息。同时,也要允许孩子表达恐惧,当他们感到害怕的时候,耐心的倾听,陪伴。而不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劝他们不害怕,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二是对孩子要包容、有耐心。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长时间阅读或讨论负面信息。如果较长时间处于消极情绪中,要有意识地进行调节,转换想法,调整行为。保持健康作息。养成良好睡眠习惯,早睡早起,半夜不要看手机。保持健康饮食,注意个人卫生。提高信息判断能力。

个人日常防护好,科普教育很有益。父母保持情绪稳,鼓励表达耐心记;恐惧哭泣皆正常,绘画助娃坦心意。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为大家带来疫情期间心理疏导方法 一起来看 疫情防控期间 中小学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适 ▲刘伟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讲师 在学校:宽严相济的学生管理 严指严格落实校园疫情防控的有关要求,宽指营造宽松友好的校园氛围。

课堂教学可延续线上教学时的一些有效方法,帮助学生实现从在线学习到课堂的平稳过渡。对于学习上确实存在困难的学生,及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给予个别化指导和帮助,引导其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