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消息一经发布,便迅速引发全国热议。据悉,教育部门正在起草《中长期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其中包含高考改革初步方案。
新高考制度,通常指的是中国自2014年开始逐步推行的高考改革方案,其主要目标是打破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新高考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科目选择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部分科目参加高考,不再要求所有学生参加所有科目的统一考试。
改变“一考定终身”,由单一的考试成绩,改为多元化综合评价,无疑是高考(论坛)改革的方向,但在整个社会的公平难得到切实保障的前提下,教育公平、高考公平绝不可能单兵突进。否则,只会进一步损害高考的公平与公正。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24日接受访谈时指出,2009年共有11个省份进行新课改高考。
总的来说,一考定终身是当下中国教育体系的缩影,它在确保公平的同时,也暴露了需要改进的地方。教育改革的深入,或许能逐渐淡化这一现象的影响,让更多的人才得以脱颖而出。
改革后: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考试招生分开进行。重培养兴趣、特长 改革前:按照一本、二本、三本院校分数线录取的方式。改革后:先取消三本院校,并逐步实施按照专业录取。
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改革完善一年多考制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普通高考外语科目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机会,学生选择最好成绩使用,以减轻学生集中应考压力,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教育部还没有制定统一的中考改革政策,各省份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中考政策。
作为高等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那么孩子越早发现自己的优势学科就越好,家长也就不需要让孩子倾向文科还是理科了。改变“一考定终身”,从招分转向招人 2017年起,高考招录已经采用“两依据一参考”政策,即依据高考统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首先,高考应该改革一考定终身的制度。学生的素质,能力,仅仅由一次考试而下出结论,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只由三天的高考来加以评判,其间的偶然性、片面性是必然的,对很多考生是很不公平的。高考改革,必须先从考试上开刀。与高中会考相结合,改一考定终身为多元化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