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票最高的3个答案是:喋喋不休的争吵、无穷无尽的唠叨、只看手机的父母。亲子之间缺少沟通和互动,加上孩子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结果就是这个世界越来越精彩,但孩子内心越来越贫瘠,越来越多的孩子正在活成一座“孤岛”。毕淑敏说:“让孩子爱上阅读,必将成为你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投资。
摆脱孤独的方式是把自己融入到自己喜欢的事业中,或者读书提高境界;或者看电影逛街都可以。内心要平和,看待生活,要知足。不是每一个人打开冰箱都有想吃的好东西。听听音乐。在悦耳怡心的音乐中,你会随着欢快的节奏,心情变得开朗起来。优美动听的音乐会让你心旷神怡,荡气回肠,神采飞扬。
怎么样才能摆脱负面情绪呢,让自己忙起来就好了,忙起来就不会有时间去想那些让你不开心的事,忙的过程中你也会收获很多东西,从而收获快乐。 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不喜欢的东西,看不惯的事情,无论如何我希望我们能够一直保持童心,热爱生活。 在书中读到玛雅小时候的情节会不由自主的笑出来。
换个视角去看待孩子的行为,去体谅孩子的内心,把我们的孩子从无法言说的痛苦中解放出来。 用人类学家对待世界的态度去对待孩子,给孩子时间去成长,做孩子的观察家和分析师,不预判他们的动机,不预设他们行为的结果,而是用更开阔的视野,对孩子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坦然接受生命的丰富与美丽。
在这个手机不离身的时代,父母下班以后也是抱着手机,忙于自己朋友圈的交际。忽略孩子的交流,越来越多的孩子正在活成一座孤岛。在这样生活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慢慢的就会变得不爱说话,不爱交流。甚至沉迷于社交网络。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都每天捧着手机却让孩子好好学习,这个恐怕有点儿困难吧。
儿子,离开父母的你,变成了一个大人,你在一瞬间长大。 你走之前,妈妈就答应了要写篇东西给你,作为你进入成年世界的礼物。你说你很多同学都会看妈妈写的东西,那么,这篇文章也写给你的同学们,以及所有离家去求学的孩子。
处在经济变革时代,做父母的不能只注重帮孩子立业,更应该首先注重帮孩子立身。“以学立业,以德立身”是教育的宗旨。家庭德育实在是完善孩子人格的根本。如果一个人无德,他的身体越健壮,智力越发达,就更助长他作恶,对社会更加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