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大学生中,这一比例仅为13%左右。语言障碍被认为是他们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例如,留学生在撰写给导师的邮件时,需要花费大量精力以确保措辞得体,这不仅耗费了他们的精力,还可能导致无法与导师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增加了他们的无助感。
耶鲁大学(YALE)研究人员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发现,45%在耶鲁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报告自己有抑郁症状,29%表示自己有焦虑症状,而美国大学生整体的抑郁症和焦虑症比例只有13%。另一些包括澳洲和英国学校在内的高校调查也收到了类似的反馈。
这个数字令人震惊,因为美国大学里一般人群的抑郁比例和焦虑比例只有13%左右。中国留学生遇到的一些问题发生的时候似乎只是一些小小的低潮:错过的课、失眠、突然缺席群体活动、充斥着阴郁形容词的脸书长帖。
这类人在西方比较多见,在中国香港、台湾、澳门,还有东南亚华人中,敏感的人要比我们大陆的人多一点。原因是南北的问题,还有社会文化教育这些因素。
你这是一般在外国留学的人一开始都有的通病,是一种对陌生环境无法适应的正常的阻抗行为,不是忧郁症,请不要担心,我有很多朋友一开始到国外时都会这样。一般建议如下:因为你是身处陌生环境所以才导致的,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系统脱敏法。
较早的数据,如根据国际卫生组织在2002年的统计,在西方社会,成年人的发病率是5%到10%。在中国与日本,却只有2%。一般业内人士都认为,这偏低的数据并不表示中国人与日本人精神健康特别好,不容易得抑郁症,而是因为东方人爱面子,不肯承认自己有抑郁症。
抑郁自评量表的简称SDS,就是这个编制者是个外籍的华人,他本姓姓张,所以现在都翻译成张氏抑郁自评量表,不叫抑郁症自评量表,应该是叫抑郁自评量表。
还有数学也是问题。如果家里经济情况一般甚至是不太好的话强烈建议别出国,学习是一码事,生活又是一码事。如果连进语言学校都拮据的话,如果坚持出国不仅要相当节省争取奖学金还得自己打工。如果连初三的学习压力都能导致你的抑郁症,国外的压力怕你受不了。还有人际交往也是在国外很重要的。
抑郁症进入大众视野引起关注是近几年的事,以前也有抑郁症,不过发病率没有现在高,也没那么普遍。我想很多人关注抑郁症都是从名人患抑郁症自杀的新闻开始的,华人明星里最有名的当属张国荣。前不久我妈才感叹,张国荣那么帅,有钱有才华,就这么跳楼死了,真的想不通。
乔任梁(KIMI,1987年10月15日-2016年9月16日),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流行乐歌手,毕业于上海电机学院。2016年9月16日,乔任梁在上海的家中不幸身亡,经纪人透露他生前曾确诊患有抑郁症。 翁美玲(Barbara Yung,1959年5月7日-1985年5月14日),已故中国香港著名女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