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档线因比例而异,常见比例为1:05(平行志愿)和1:2(顺序志愿)。达到调档线并不意味着铁定录取,还需看考生的专业志愿和高校录取规则。录取线则是高校最终录取考生中的最低分,是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
2、分差,指的是考生自身成绩与调档线、录取线等的差额,有时也被称作“线差”。分差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别,包括批次分差、院校录取分差、专业录取分差。批次分差,指的是院校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与同批次录取控制线的差值,也就是“均差”,它体现的是院校平均录取成绩高出同批次控制分数线的总水平。
3、院校调档线是各高校对某地报考该校考生在文化成绩方面的最低要求。院校调档线是在该批院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基础上,根据当年考生报考该校志愿情况、分数情况和该校在该地招生计划数确定。一般来说,同一批录取院校之间的调档线是有很大差别的。
4、分差指考生自身成绩与调档线、录取线等的差额,有时也称为“线差”,可分为批次分差、院校录取分差、专业录取分差等。批次分差,每年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与各地每年所划定的各科类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之差。
5、分;某院校在江苏本科一批招生方案是100人,调档份额是105%,那么这个院校会投出105个考生电子档案,期间第100个考生投档分数为368,105名考生的投档分数为362分,其中一个专业:医学专业最低分为372。
6、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如果这样的认为的话,就是大错特错。因为过了投档线,只是能够报考这个学校的最低要求,具体什么样的分数能够录取还要根据学校的报考人数来确定,所以说过了投档线不一定会被录取。但是没有达到投档线,一定不会被录取。录取分数线 录取分数线是指一个学校最低的录取分数。
没过投档线就一定不能录取。低于投档线的考生档案学校是拿不到的,因此也不能录取。投档分数线是指以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1:3以内),在对第一志愿投档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调档最低成绩标准。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投档分数线。
没过投档线可以服从调剂能录取的。有的学校有级差,就是第一志愿录不上,会把考生分数降一个极差再录,一般3--5分。投档按一定比例的有可能会被退档,服从专业调剂。
一般都要高于投档分数线才能被投档,因此低于投档分数线的话,如果不符合该院校降分录取的政策,是不能被录取的。低于投档线还有机会录取吗常规录取工作中,比投档线低一分是不会被提档的,所以也就不会被录取。如果你后面还有学校,那就上下一个档次的学校。
高考投高考分数不够不会被提档录取。档分也就是一本线二本线这些。录取分数线,一般来说会是高校的提档线。不同的院校录取进程会略有不同,所以会出现部分院校的录取结果已经可以查询,有些院校还无法查询到的情况,但总体来说不会晚过考试院规定的时间。
专业之间是有分数差的,一般外省院校的专业级差为,1,2,3每个降5分,4,5,6平行。所以说如果你3专业未录取的话,你在这个学校的分数就少了10分。而省内院校也有专业级差,一般省内院校设置为,1,2,3每个降2分,4,5,6平行。就是总共降6分。
专业级差分就是考生若专业一志愿未录取,则在专业二志愿时需先降3分后再与其他将该专业填为一志愿的考生进行成绩比较录取;若二志愿也未录取,则在专业三志愿时再降1分与其他将该专业填为一志愿的考生进行成绩比较录取,以此类推。专业分数级差一般在3分~10分之间。
高考志愿中的专业级差,是指在前一个志愿专业没有被录取,再按后面的专业录取时要减去一定分数。
部分高校在分配专业时规定了专业级差,专业级差是指录取非第一专业志愿考生时的分数差额。例如:某一学校规定专业级差为4分,学校在分配专业时,将第二专业志愿的考生成绩减去4分后,和第一专业志愿的考生一起排序确定专业。
第一个专业是按高考成绩裸分参与录取排序,第二个位置志愿的专业则减1分参与本专业的录取排序,第3-5个专业依次再减1分进行排序。PS:志愿级差是指录取非第一院校志愿考生时的分数差额。例如:某高校规定的志愿级差为20分,第一志愿调档分数线为600分,那么第二志愿的调档分数线就为620分。
“专业级差”是指录取非第一专业志愿,即第二至第六专业志愿以及专业服从志愿等考生时,比录取前一志愿考生要高出一定的分数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