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愁是一个电话,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乡愁是十五的月亮,每逢佳佳节备思亲;乡愁是一张机票,归心似箭。哈哈,没人家诗人写的好,不过版权归人民所有,翻版不究,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2、余光中的《乡愁》主要是运用了比喻和排比,可仿写为:忧愁是一轮明月,月光与思念是河,亲人在天南,我在地北。忧愁是一朵浮云,游走四方,亲人看到,我也看到。
3、《乡愁》运用的写作手法:《乡愁》一首非常有内涵的诗。从诗的格式而言,明显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借用排比加强语势和表现力,使那浓浓的乡愁流溢至。《乡愁》创作背景: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
4、魂牵古国,一面化作了呐喊,对面的冷眼融进彷徨,铁笔一挥就是民族之光。不完全对仗,不好意思,个人能力至此。
1、生下来只有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长到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我的母亲改嫁。祖母刘氏怜惜我孤单弱小,亲自加以抚养。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直到长大成人。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没有福泽,很晚才得到儿子。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
2、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译文】臣子李密陈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原想守节的志向。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
3、此表气绥调低,与《前出师表》辞气迥异,非出自一人之手,盖诸葛亮侄儿东吴大将军诸葛恪伪作,目的在于以”此表为他的伐魏主张制造有力的旁证“。 因为诸葛恪在《论征魏》一文中曾说:”每览荆邯说公孙述以进取之图,近见家叔父表陈与贼争竞之计,未尝不喟然叹息也。
4、我感激不尽。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出自:两汉·诸葛亮《出师表/前出师表》 赏析: 由于此文是奏章,内容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向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
1、关羽,原名长生,字云长,公元161年出生在河东解县一个极具封建文化教养的农家,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武艺。又因其长髯飘飘,人称美髯公。中平元年(184年),关羽因杀死家乡的郡豪,被迫逃亡到涿郡。恰逢刘备招兵,遂与刘备、张飞结识,三人意气相投,于桃园结义,情同手足。
2、从中平元年(184年)一直到死,关羽始终忠心耿耿地追随刘备,“随其周旋,不避艰险”(《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刘备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关羽、张飞担当他的护卫,是他得力的左右手。中平元年(185年),刘、关、张带着刚刚组织起来的兵马,首先投奔涿郡的校尉邹靖。
3、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年间【160年】,汉末重要将领。刘备起兵时关羽就跟随刘备东征西讨,与张飞深受刘备信任。和刘备像兄弟一样亲密。后来,刘备在徐州杀了刺史车胄,与关羽分兵,让关羽做代理太守,守下邳。建安五年,曹操擒获关羽,厚礼相待,拜为偏将军。
4、关羽(161年至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人,东汉末年蜀国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封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