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五个省份——黑龙江、甘肃、安徽、江西和吉林,相继宣布了新高考政策的最新动态,均采用“3+1+2”模式。以下是各省份的具体内容:黑龙江的改革从2021年秋季入学高一学生开始,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和选择性考试。
新高考3+1+2是指:必考3门科目、选修2选1和选修4选2。所谓的“3+1+2”模式,高考的满分依旧是750分,根据不同兴趣的选择共有度种组合。
四川新高考改革于2022年启动,2025年首届新高考。改革采用“3+1+2”模式,不分文理科。全国统一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不分文理,所有考生试卷一致。首选科目,考生从物理、历史中自主选择一门;再选科目,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择两门。
北京市2025年新高考政策实施3+3模式,本科院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选考科目满分100分,总分750分。实行统一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不分文理科,每门满分150分,总分450分。
北京市2025年新高考政策是3+3新高考模式。北京作为第二批高考改革省份,2017年启动,2020年首届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包含语文、数学、外语和三门选考科目。北京市统一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不分文理科,每门科目满分150分,总分450分。
等级赋分制不以原始分数计算,遵循“原始分数—百分比例—等级—转换分数”的路径。赋分由主管部门自动完成,无需考生自行计算。等级转换分的具体计算:将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分为五个等级,确定固定的比例和赋分区间,按等比例转换规则计算。举例说明等级转换分的计算过程。
从2025年起,河南普通高考实行“3+1+2”模式。“3”即3门全国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外语语种包括英语、日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法语)。
新高考模式下的变化:新高考实行“3+1+2”的考试模式,其中“1”代表学生需要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一门。这表明高考试题的难度可能会有所调整。新政策中还引入了不同难度的试卷,主要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 实施新高考的注意事项:填写高考申请表是一项新的任务。
高中文理分科取消了,从2014年开始,上海市和浙江省两地就作为高考改革试点,取消了文理分科。但是真正全面推广文理不分科还是在2017年,甚至有一些省市是在2018年9月以后才开始施行不分文理的新高考政策的。
浙江2023高考政策解读为:浙江新高考文理不分科,采取七选三模式,语文,数学除外其他科目均有两次考试机会,除语文、数学、外语3科外,要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科中选3门作为高考的考核科目。
文理不分科从2019年开始实施。 2019年开始,教育部提出 文理不分科的改革方案,旨在减少学生文理科之间的差异和不平等,使得更多的学生可以选择与对口专业不同的领域发展。 实行文理不分科后,高中学生可以一门主科加两门选科自由组合考试,而不再像以往那样仅限于选科分组。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即高考改革文理不分科在2014或2015年入学,2017或2018年参加高考的学生中开始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