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善导:善导大师念佛时,常有光明随口而出,被认为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智顗:是佛教天台宗四祖,也是实际的创始者。他出生于陈年,年轻时拜名闻四祖闻智者大师为师。智顗一生传法度众,著有《法华玄义》、《法华文句》等二十卷及四教义等传,他不仅开创了天台宗的教派,而且也传业弟子三十二位弟子。
六祖慧能大师。惠能,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惠能得到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憨山大师。憨山德清精通释、道、儒三家学说,主张三家思想的融合。
朱丽霞,女,1970年出生于中国甘肃省镇原县。她在学术道路上展现出坚实的脚步:1993年,她在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完成了本科学业;随后,她在2000年从西北民族学院宗教研究中心毕业,取得了硕士学位;而她的学术之旅并未止步,2005年,她又在南京大学哲学系取得了博士学位的殊荣。
他在1431年去世,享年68岁。西藏佛教徒尊他与宗喀巴、克主杰为“师徒三尊”。贾曹杰·达玛仁钦的一生,是佛教智慧的璀璨光芒,他的贡献和影响在西藏乃至整个佛教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作品和思想,为后世的佛教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启示。
本书专注于宗喀巴的佛学思想研究,首先深入剖析他的核心观念,包括佛学见地、实践观以及境界论。文章首先探讨了宗喀巴的师承背景和佛学思想的起源,揭示了他修行观和境地观的独特之处。接着,详细阐述了宗喀巴的显教思想,系统性地展示了他构建的宗教体系,旨在全面解读和定位他的佛学立场。
阿底峡和宗喀巴在学说方面有前后承继关系,宗喀巴在西藏教授显密经论长达17年,建立了新的宗派,即格鲁派,成为藏传佛教的主要宗派之一。后世的格鲁派(又称新噶当,俗称黄教)继承了阿底峡的佛学思想,可以说阿底峡也是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先师。
1、年格西老师的人生出现了特别大的变故,他生命中热爱的母亲去世,在不到一年时间格西老师的父亲和兄弟相继离世,在短短时间内三个至亲离世让格西老师对人间有了特别大的怀疑,他说“我拥有这么高的学位知识,可当我离开人世又有什么用呢?因为死亡会带走这一切。
2、这一切的问题让我们从格西老师的分享中寻找答案吧!其实我们总是被别人影响,别人关于我们的看法,也渐渐影响了我们对自己的看法,这也会影响我们的信心与自尊。当别人开始怀疑我们的能力时,我们也会开始怀疑自己,开始相信别人对我们的评判。
圣凯法师,这位佛学界的知名学者,出生于1972年10月,浙江省苍南县是他的故乡。他的学术之路起步于深厚的佛学基础,1990年9月,他选择了出家,开始了在佛学领域的探索,首先是在福建省太姥山平兴寺接受早期的修行和教育。
洪修平,这位杰出的学者出生于江苏苏州,拥有哲学博士学位的光环。他目前担任多项重要职务,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的专家,南京大学图书馆的馆长,以及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的所长。在学术领域,他是哲学系和宗教学系的教授,同时也是博士生导师,展现了深厚的学术造诣。
洪修平,江苏苏州人,哲学博士。现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哲学系和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西北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兼职研究员,及国际儒联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学术委员等。
许颖,1971年出生于江苏扬州,是一位在哲学领域有着深厚学术背景的学者。她持有南京大学颁发的哲学博士学位,曾在扬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担任过职务。在学术道路上,许颖有幸师从两位知名教授,孙亦平教授和洪修平教授,系统地学习了宗教学理论、道教哲学以及佛学,并深入研究了儒释道三教之间的关系。
《幻住问答》摘录愿:今天想请教您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关于佛经会集本的问题。现在广为流通的夏莲居居士五种译本会集的《无量寿经》,教内有不少反对声音。许多法师、居士强烈反对会集本,称“佛经不可会集”,此经是“伪经”。更有人引用印光大师的话来反对会集本。
如今,大多数寺庙里一天食三顿,晚餐食否由自己定,少数寺庙一天食二顿,极少数寺庙一天食一顿。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
徐文明,1965年生于河南濮阳,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还是中国哲学专业佛道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佛学院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涵盖佛教和中国哲学。
徐文明的学术研究领域广泛,特别在佛教和中国哲学方面有着深入的见解。他的著作丰富,其中包括了《六祖坛经注译》、《中国佛教哲学》以及《顿悟心法:六祖坛经导读》等,这些作品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佛教的智慧和哲学理念。
《坛经》的作者惠能(638~713),又作慧能,俗姓卢,原籍河北,生于岭南新州(今广东省南海),是唐太宗到武则天时期的名僧,佛教禅宗南宗的创始人。
《坛经》为六祖慧能讲法,法海辑录成书,慧能(公元六三八年~七一三年),俗姓卢,生于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长于南海新兴(旧址在今广东新兴境内)。父亲宦途失意,忧愤而疾至死,由母亲抚养成人。由于家境贫困,长大后以卖柴为生,赡养老母。
坛经的作者是慧能。坛经,又称《坛经》、《南宗禅林宝训》,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经典之一。该书的作者是慧能,他是中国禅宗南派的创立者。慧能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佛教大师,他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创立了南禅派别,强调心性论,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