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篇关于中小学生心理教育的论文范文:
摘要
中小学生的思维单纯,容易受到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产生各类心理问题,这会严重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然刻不容缓。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专门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科,然而当今中小学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在向着学科化、德育化的方向转变,教师仅仅将其当作一门普通的学科来授课,没有主动关心学生的真实想法,学生过于被动,不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同虚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的缓解。本文将论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的构建方法,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构建
1 课程模式建立的依据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传统的应试学科,是以情感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学生可以信赖教师,将心中的烦恼倾诉出来,教师也会竭尽所能的帮助学生摆脱烦恼的困扰,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使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优良品格,能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学习和生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用较为温和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构建多种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学生的言谈举止之间发掘学生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策略,确保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接受教师的教导和帮助,并且主动配合教师的工作,有效的控制个人情绪,与同学保持友善的交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会真正的发挥实效。
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构建
2.1 讲授式教学模式
无论哪个学科都需要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而讲解理论知识最为常用的模式就是讲授式教学模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不例外,教师要将心理学、健康学的一些知识用多媒体播放出来,增加知识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学会用知识来解决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讲授式教学模式又不单纯的仅是由教师说,学生听,而是要采取一定的策略,让学生能够参与进来,以便教师探查学生的真实想法,随时把握课堂节奏,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教师可以在正式教学之前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无形中就会提高课堂专注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会更为透彻。教师在讲完课堂内容后,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来回答预设问题,检验课堂教学成果。值得注意的是,讲授式教学模式应与其他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在课堂时间内只有很少的时间用来讲解知识,更多的是要与学生互动,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走上学科化之路。
2.2 活动式教学模式
活动式教学模式可以说是最受教师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所以应用该模式取得的教学效果也尤为显著。教师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感受情感,把握情绪,教师适时地进行指导,让学生理解活动的意义,比单纯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然而这种教学模式也有一定的缺陷,就是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学生的年龄太小,只会沉浸在热闹的氛围中,对活动设置的目的往往无法深刻的理解,致使活动的价值无法体现出来。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重视加强活动后的理论指导,防止课堂活动流于形式。
2.3 对话式教学模式
对话式教学模式是运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理念进行设计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要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提出一个课题,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做法。比如说心里感到难过、沮丧的时候都是怎么调节情绪的,如何能够让自己重新振作起来。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可以共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当然教师在这期间也要参与到每个组的讨论活动当中,朋友式的与学生对话,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任何观点与方法,无论正确与否,无论健康与否都不简单地批评和指正,而是通过小组的讨论和辩论,利用理性的思维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从而解决价值冲突。但课堂毕竟是课堂,单纯的讨论避免不了形式过分的单一,不宜过多的采取这种模式。
以上就是一篇关于中小学生心理教育的论文范文。需要注意的是,在撰写论文时,应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并且在论文中体现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撰写中小学生心理教育论文的基本步骤和结构如下: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中小学生心理教育的背景、重要性和研究目的。可以引用相关政策文件或研究数据来支持论文的主题。
文献综述:回顾相关文献,总结前人在中小学生心理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可以提及心理健康的标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研究方法:详细描述研究的设计、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如果是实证研究,应说明使用的工具和量表;如果是理论探讨,应说明理论框架和逻辑推理。
现状分析: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分析当前中小学生心理教育的现状,包括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可以引用具体案例或统计数据来支持分析。
问题与挑战:详细讨论中小学生心理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如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压力、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可以结合具体研究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对策与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可以包括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优化、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等。建议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结论: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强调研究的贡献和实际意义。可以提出未来研究方向或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撰写技巧和注意事项:
通过以上步骤和技巧,可以撰写出一篇结构清晰、内容丰富的中小学生心理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