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留学运动兴起的原由是什么?

时间:2024-12-20

从19世纪70年代起,因办“洋务”的需要,清政府开始成批派遣学生出国留学;到20世纪初,因推行“新政”而派遣得更多;同时,广大知识分子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纷纷争取到国外学习,从而形成留学热潮。

1)表现:兴办新式学堂;留学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废除科举制,实施新学制。

随着中外战争接二连三的失败使得清朝内部的一些开明大臣意识到必须向西方学习了,这就促使了早期洋务运动的兴起。洋务运动最初的目的是自强求富,自强需要向西方学习他们的军事技术,用来改变清朝落后的面貌。这在引进发展的过程之中,留学生就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来改变清政府落后面貌是洋务派发起留学运动的最初目的。洋务时期的留学教育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两次:幼童留美和福建船政学堂学生留欧,即1872-1875年清政府向美国派遣了四期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1877-1897年先后派出四批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赴欧留学。

后来在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也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开始派遣政府留学生去日本,以及欧洲各国。由于日本与中国临近,过去政体又相似,日本又愿意在中国培植自己的势力,所以去日本的留学生最多。涉及领域有各个方面,军事,经济,政治,外交,医学,机械等等。

经过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等事变,清朝统治几乎倾覆。为维护垂危的统治,清政府开始推行以练新军﹑改官制﹑兴学堂为中心的“新政”。向日本广派留学生被视为培养“新政”人材的快捷方式。从1901年起,清政府大力提倡青年学生出国留学,并许诺留学归来分别赏予功名﹑授以官职。

洋务运动时期。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