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让她不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同时要给自己在班内定好位。孩子应有欲望,不能局限于自己,家长须有这方面的引导。
建议可以试着改变生活节奏把生活节奏放慢一点,忙的事情可以缓一缓再说,为了孩子将来的性格健康还是要学会忍,时刻在心里提醒自己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让孩子学习做家务,也是锻炼孩子责任心和耐心的一个过程。比如让孩子扫下地,拖下地板,在这过程中,孩子既享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同时也要教育孩子,让他认识到了做一点件事情要有责任心和耐心才能做得好。想要孩子有责任心和耐心,首先作为父母的要以身作则。
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是不一样的,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只有教师付出真诚的爱,才能和孩子更好的交流。因此,每天都要开心地微笑着接待每一个孩子,热情主动地问候父母和孩子,弯腰抚摸孩子的头,亲吻和拥抱他们。我通常用温和亲切的语气和孩子们说话。
不要一点点做得好的就表扬,一点点做得不好的就批评。而且,批评孩子的时候,要保持严肃的面孔,道理不要说得太多(话不要太多,多了就成唠叨了,没有威力了),制造空气中的紧张气氛,这样,教育他,他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长记性。不然,你这边棍子都还没放下呢,他那边,又恢复原样了。
修正对孩子的期望: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来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
孩子身上的优点、缺点、好习惯、坏习惯基本上来自父母和周围环境的薰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对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赏优点,尽量地包容缺点,用放大镜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父母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跟孩子讲道理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
一是要学会宽容,让他有成长的空间。孩子毕竟是孩子,不要总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其。女儿在小时候曾经这样问我:为什么你特别想做的一件事你可以不去做,而我却做不到呢?(当时是女儿生病,想吃东西,但吃它会影响身体康复),我因为妈妈是大人呀,大人就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