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宋祖德博士的海外读博经历:宋祖德博士,男,1968年8月24日出生于江苏省靖江市,学者,研究领域主要为机械设计、渔业资源、文化产业、现当代文学、文艺学、诗学。宋祖德是一位具有巨大学术影响力的青年学者。
你好,德国的博士学位是全世界最难拿的学位之一,很多人读了8年都未能毕业;一般德国博士,如果不考虑资金的话,deadline是10年。当然也有很多人3年就OKAY 的。真要是能毕业,德国的博士还是很受尊敬,而且就业前景良好的。
德国也有汉语言文学系,而且能学到很多国内接触不到的东西,这也许是很多中国人本身都想象不到的。国外学校拥有的或者世界其他学校共享的一些汉语言文学的典籍知识,偏偏很多国内的学者无法接触。因此去国外学汉语言文学其实是很不错的选择。
帮助的人:50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940年12月至1941年2月,季羡林在论文答辩和印度学、斯拉夫语言、英文考试中得到4个优,获得博士学位。因战事方殷,归国无路,只得留滞哥城。10月,在哥廷根大学汉学研究所担任教员,同时继续研究佛教混合梵语,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发表多篇重要论文。
德国哲学博大精深,晦涩艰深,能取得德国哲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在当时可说是凤毛麟角。 张枣:著名诗人,学者和诗歌翻译家,曾在图宾根大学汉学系任教 贝时璋:中国细胞学、胚胎学的创始人之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1928年3月在图宾根大学毕业,并取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可以认为,克拉普罗斯是德国汉学家中研究道教的第一人。十九世纪的中后期开始,德国的汉学家开始有人专门写作有关中国道教的论著。
根据德国的大学体制,教授是一切教学和行政活动的中心。任何一个系科专业的建立,均以教授职位的设置为标志。主任教授(C 4级)为当然的系主任。海德堡大学汉学系的首位主任教授为鲍吾刚(Wolfgan Bauer,1930)博士。
陈慧瑛,女,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9年,他在波恩大学通过教授资格考试,1981年成为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东亚文化与语言学系的教授。施寒微教授的学术生涯还包括在哥廷根大学担任教授,并在沃尔芬比特尔奥古斯特公爵图书馆担任馆长,同时他还是德国汉学协会的主席。施寒微教授的研究领域广泛,尤其对中国文学史和汉学史有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