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心理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当前心理教育的启示 一 、20世纪,学校心理教育由产生至成熟,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过程。
美国的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营造家庭的民主氛围,从小就会培养孩子的经济意识,并且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也会放手去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而这几点都是我国教育所缺乏的,需要我们多加学习的。
孩子们的自信对你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没有多大帮助,培养孩子自信的前提是父母将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自信是孩子学会独立和对自己负责的心理基础。大多数外国孩子积极、乐观、好奇,敢于动脑筋。一些中国家庭的孩子在事情发生时容易退缩,如何等待和思考,缺乏自信,不敢尝试。
而美国教师常鼓励孩子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从事多项活动,以培养孩子的灵活性、创造性,多注重儿童自我意识自然发展,多鼓励儿童自由且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中国家庭教育肯定结果和重视过程。中国人重结果与技能的掌握;无论学习什么,为求学深学透,无论干什么,力求完美无缺。
帮助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鼓励他们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孩子对激励评价非常敏感,他们会从中增强信心。另外,在鼓励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不符合实际的表扬或者夸大事实。所以说中国需要借鉴外国的教育方法有很多,不能只是一味的注重成绩,还要注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让他们保持活泼才是最重要的。
教育的目的在于尊重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兴趣,旨在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造能力的个体,从而在民主社会中发挥作用。在课程与教材理论中,杜威批判了传统课程体系的束缚,强调通过实践和探索学习,主张教材应“心理化”,即转化为能够引发直接经验、促进儿童主动学习的材料。
教育是一种消除错误的“生产”教育,将学生当作产品,希望在生产线上生产出的是合格 品,而不是次品。正是不能正视“学习是可以犯错的”这一规律,使得学生缺乏应有的创 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