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是中途撤回。光绪七年(1881年9月6日),对留美的中国留学生来说,是一个阴云密布极为伤心的日子,清朝政府下令将他们这些留学生全部招回。他们被迫中断学业,悉数被“遣送回国”。这一百多名留学人员经过八九年的美国生活学习,已经融入到这个自由的国度。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向外派遣留学生的最早记录可以追溯到清朝。1870年代,清朝政府派出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这批被称为“留美幼童”的孩子们,承载着国家的期望,踏上了异国他乡的学习之路。
因此清政府很担心这些留美幼童全盘吸收西方文化,所以在1881年原本制定的15年留美计划中途夭折,第一批留美学生被召回。在耶鲁大学留学的学生中,只有詹天佑和欧阳庚完成了学业这次的留美幼童的召回事件在当时引起了社会的谴责。
于是在同治七年,时任江苏译员的容闳上述江苏巡抚丁日昌,提议由政府派遣优秀人才远赴西方国家学习先进技术。随后,丁日昌将此事转呈给了曾国藩,经过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商议后,两人联合上奏清政府,请求由政府出面选取聪慧幼童赴洋留学,但这件事并没有得到清政府重视。
首先,清朝派遣这些留学生,最终目的是培养高人才,回来之后为朝廷效力。对于那些在留学过程中表现得不那么优秀的学生,清朝自然不会继续花钱在他们身上。所以,当时出现了一些因为表现不佳被迫回国的学生。
点击查看:历史上的今天6月8日 随着近代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急需科技和军事人才。经过中国第一个赴美留学毕业生容闳的努力,清政府在1872年秋至1875年先后派遣四批学生赴美留学。可是这一开创性的进步事业,处处受到封建顽固派的攻击与破坏。
于是童年8月,清政府就与美国谈定了派遣留学生的相关事项,就如同当年日本人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一样,清政府把这次向美国人的学习看得非常重要,他们商议决定每年至少派出100名以上的适龄儿童去美国读书。
留学生 在清末同治年间,容闳首先提出建议,认为当时国家内部教育落后于世界前列,思想教育落后、技术落后。深刻地认识到了国家的不足。又由于当时没有飞机,要想将学生送到国外,就必须要坐船。坐船就需要征得政府的同意。
出国留学在当下是很普通的现象,但是在闭关锁国的清朝,学习外面的文化,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讲,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是晚清的那些大臣见识到自己的落后,便派出了中国第一批前往美国留学的幼童们。允许中美留学交流的《蒲安臣条约》就是那些赴美留学生远离家乡求学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