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一批第二次填报志愿就是填报征集志愿,也就是所谓的补录志愿。本科一批常规志愿录取结束后,没有招够人数的院校就会重新填报征集志愿,没有被录取的考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填报本科一批第二次志愿。
本科一批第二次填报志愿就是填报征集志愿,也就是补录志愿。以河南为例,平行志愿一次性投档录取后,未录满的计划向社会公布征集志愿。对计划余额不大的高校,在原分数线上征集;对计划余额大的高校征集志愿时视情况降分备档。征集志愿后线上生源仍不足的,降分投档,降分幅度一般不超过20分。
第一批次录取,即为优先录取阶段,适用于较高分数线(如580分以上),主要为国家重点本科院校。第二批次录取,面向较低但相对较高的分数线(如520分以上),主要为普通本科院校。未达到本科分数线,但超过提档线的考生,则将进入专科录取阶段,同样实行分批录取。
为他们提供了补录的机会。同时,专科批次的填报也会在本科之后进行,为那些未能进入本科批次的学生提供另一个选择空间。总的来说,本科一批和二批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学校质量、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上,而填报顺序则是为学生提供多一次选择的机会。把握好志愿填报,对于学生的未来教育之路至关重要。
第一批次的录取需要在本科提前批录取之后进行,录取时根据考生的志愿填写,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所有志愿和补录都没有录上的会转到下一批次的录取;若第一志愿达不到包括院校的要求,会转到第二志愿或其他志愿录取。
区别:第一批分数线高于第二批分数线 第一批分数线出现的时间早于第二批录取分数线 分数线不相同。同一所大学,第一批、第二批的录取,有两种情况。第一种的情况,学校招录人数不够,补招录取;第二种情况,学校专业有分二本层次,也就分两批录取。
只有所有志愿和补录都没有录上的才会转到下一批次的录取。而未达到第一志愿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或虽然达到录取分数但专业选报不当,而被退档的,就会转到第二志愿或其他志愿录取。从性质来说,第一批次是由该年高考本科分数线决定的,而第一志愿是由考生的成绩和志愿填报的学校决定的。
第三批次分别指招收考取一本、二本、三本分数线以上的学生。另外很高院校因为录取人数不足的话,会出现补录的。补录的分数线会比正式的录取分数要低,甚至要低于该等级的录取分数。比如说某年某地的本科录取分数线是49补录的时候可能会低于这个分数线,也就是原本3A很高的分数,也能上本科。
它是指在一些考生参加高考后录取时,由于自己之前填报的零志愿、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全部招生完毕,已经没有招生名额的情况下,考生在得到通知后,重新填报的一个志愿,这个志愿就叫做补录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