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常规是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标准、法规或习惯。蒙台梭利教室中的常规并不是要老师订定一条条让孩子遵守的规矩,而是教室里要运作顺畅,必须让老师与孩子都相当清楚的教室使用方式。 有了良好的生活常规不但教室容易正常运作,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对环境产生信任感与安全感。
蒙台梭利环境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用生活化的活动方式进行教室里的各项活动。在淮备好的环境中,老师经过观察然后依照每一位孩子的发展兴趣、步调与需求进行引导,让孩子展开自发性的探索与学习。
蒙台梭利教室中的常规: 进教室前坐着脱换鞋子,并确实放入鞋柜中。穿脱外套须在固定位置,如需放置外套应确实折叠。轻声开关门。和老师同学道早安、说再见。和爸妈分开时,要谢谢爸妈并说关心的话。在教室要轻声慢步地走。在室内交谈时要轻声细语。和人说话要目视对方。
蒙台梭利强调“生活即教育”,认为我们对儿童的每一次教育,都会在未来开花结果,影响甚至决定他们的一生。蒙氏教育中的日常生活教育旨在帮助儿童学会优雅礼仪、动作协调、自我照顾和环境照顾等基本生活技能,如打招呼、轻拿轻放、物归原位、穿衣、吃饭、扣纽扣、系鞋带等。
可见,蒙台梭利所主张的是从自由经过作业到自觉秩序和服从,从而实现让儿童自我教育的目的。
诚心地辅导孩子发挥他的长处,使他的缺点自然而然地减至最低。积极地准备一个良好的环境,并持之以恒地管理维护。帮助孩子与环境建立相辅相成的关系。指引每一件用品的正确位置,并示范正确的使用方法。随时协助解决孩子的要求,并倾听、回答孩子的问题。
也许有人认为孩子爱模仿的天性与常规的培养没有什么关系;其实,在幼儿园里孩子是最爱模仿老师的,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孩子模仿。
玛利亚?蒙台梭利 “只有当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成为管住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蒙台梭利教育就是一种以儿童为主的一种教育方式。它本著给孩子自由,让孩子自己做的原则。让孩子自发性的主动学习。
蒙氏日常生活教育是让儿童学会优雅礼仪、动作协调、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等,如打招呼、轻拿轻放、物归原位、穿衣、吃饭、扣纽扣、系鞋带等基本生活技能,培养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长带给儿童的一些负担。
比如:依赖的孩子或急着去玩的孩子,常会要求老师帮忙挂外套,这是老师就要判断「为什么?」才能给予适当的回应但不同的要求。对不当行为的处理方式建立常规的第一步是教师之间的标准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