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1921年8月由瑞典的地质学家安特生和美国、奥地利的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发现的,1927年起进行发掘。1929年12月2日,中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发掘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1873~1960.29】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
使延续了二十多年的爪哇人是人,还是猿的争论终于有了答案,并由此把人类历史向前推进了五十万年。从那时起,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就成为世界著名的文化圣地。龙骨山北京猿人出土的第一地点是一个石灰岩洞穴,此穴堆积层厚达四十多米,从上至下共分为十七层,北京猿人就出现在三至十一层。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的考古历程始于1918年,瑞典科学家安特生在第6地点发现了第一个线索。1921年,安特生与美国古生物学家格兰阶和奥地利古生物学家斯丹斯基合作,相继发掘了第2地点。
1929年中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在发掘中出土了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轰动了世界。周口店遗址历经80余年时断时续的发掘,科考工作目前仍在进行中。第一地点现已发掘了40余米,但还不到洞内堆积的一半。
裴文中:既是史前考古学家也是古生物学家,河北丰南人。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7年获得法国巴黎大学博士学位。裴文中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员,1929年参与周口店的发掘与研究,发现了北京猿人的第一个头盖骨,为周口店是古人类遗址提供了重要证据。
裴文中在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和地层学研究上,也做出了重大的学术贡献。早期研究是环绕周口店发掘进行的,如第十三地点、第一地点、第四地点、第十五地点和山顶洞的动物化石研究,明确了不同地点的相对年代及其演化过程,为我国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在中国古人类学领域,裴文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被誉为重要创始人。1929年12月2日,他在周口店的惊人发现——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震惊了全球学术界,中国科学社因此授予他金质奖章以表彰他的卓越贡献。
其中最著名的是周口店第一地点,即北京人遗址。该遗址于1921年由瑞典学者安特生首次发现,后续又有众多学者进行发掘和研究。1927年,加拿大学者步达生正式对周口店遗址进行发掘,并将发现的三枚人的牙齿正式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
1921-1949年,周口店遗址的发现,仰韶文化的发现,均是中国史前史上极为重大的发现。安特生的贡献使得中国的传统史学家意识到考古是了解中国古史的必由之路,尤其是田野考古。“伟大的发现,了不起的学者”——对安特生的崇高赞誉,正是同这一切联系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