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出洋留学”未遂是“复辟流产”?溥仪未能留学的原因

时间:2024-12-28

贾英华说,发生在1923年2月的溥仪出洋留学未遂事件,有人想当然地解释为一次复辟流产,这是缺乏依据的。事实上,因为受到庄士敦的影响,溥仪和溥杰对西方世界非常向往。为了出国留学,他们先后从宫中盗运出上千件字画,两百多种挂轴,两百多种宋版书。

我认为是慈禧太后,因为慈禧太后害怕博弈,受到一般人的威胁,而且也怕有心之人利用了他,所以才没有让他留学,所以我认为就是这样。

第三,溥仪的身份特殊,万一他到了国外,肯定会有别有用心的人来利用他,那么他的安全等都会失去保障。所以,于公于私,载沣都不能让溥仪出国留学。他既不愿再让北洋政府抓住把柄,也不愿溥仪遭遇不测。所以他以家长的身份,最终掐灭了溥仪留学的梦想。

溥仪被迫退位后,在紫禁城的小朝廷里过着闭关锁国的皇帝生活。然而,在他出国留学梦想的牵引下,他开始自盗,以在宫中“奖励”班杜的弟弟溥杰为名,盗窃宋、元版善本。

溥仪出国留学不只是为了自己的安全考虑,他还有一个不敢明说的因素在里头:想要摆脱父亲和王公大臣对他的“控制”,想要获得“自由”。

不断的试图复辟嘛。如果不复辟,也不会有后来被审判。甚至,也许还会受到一些优待。还有,就是大量的出售文物了,据说,溥仪卖出去的国宝,比历次战争中被抢的还多很多。当然,这的确是他的个人物品,一部分也是流散在中国民间。但也有很多,被外国人买走了。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溥仪第二次宣布退位。他不想把清朝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三百年江山毁在自己手里,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中国东北三省沦陷,日本关东军急于在东北建立傀儡政权帮助统治,与溥仪一拍即合。1934年3月1日,在日本关东军的指挥下,溥仪在伪满洲国称帝,首都长春改为新疆和大同。

溥仪没有去过日本留学,但一直想出国留洋。由于诸多原因以及遗老遗少的反对,未能如愿 。但当时他派自己的亲弟溥杰去日本军官学校留学了。

他是爱新觉罗·载涛,是溥仪的叔叔。他是爱新觉罗·载湉的弟弟,不同于其他皇族,他曾经去法国留学,修骑兵作战科目,成绩优异,武功扎实。他曾在1909年管理军队事务,并在1910年去日美英法德奥意俄八国考察学习陆军,是一个典型的实力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