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晚清的时候中国人可以到西方国家留学?

时间:2024-11-24

一方面清政府中一些人看到中国已经不行了,需要向西方学习,所以主动要派遣的,另一方面,西方国家也希望中国能接受西方文化,这些派来的留学生,回国后如果担当要职,会对留过学的国家有好感,会容易扶植为亲美,亲英,亲法。

西方列强跟大清又不是长期处于战争状态,更多的时候双方是和平的。

这样,在早期留美、留欧学人的角逐场上,代表美国教育的容闳占据了上风,成为决定留学国度的直接原因。

他们是资本主义社会,这种社会制度下的国家,更看重的是能不能赚到钱,无论是私营学校还是公立学校,他们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益。所以只要有人交银子来留学,国家就不会不让他来,学校就不会不让他进。

如果说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留学运动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首当其冲的就应该是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并且这种差异影响了留学运动的始终。首先,这一计划实施伊始,招生工作的异常困难就可以看出当时国人对西洋文化的极尽排斥。

中国的第一个留学生是清朝时期的容闳(hng),广东香山人,是孙中山的同乡,生于1828年,比孙中山大38岁,容闳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也是近代大力推进留学事业的人,被称为留学生之父。

第一批幼童抵达美国时,这个年轻的国家刚刚修筑了横跨大陆的火车干线。十几年前还处在田园牧歌时代的土地,一夜之间从东到西冒起了滚滚浓烟。这个建国不足百年的国家轻装上阵,朝气蓬勃,一种称作美国精神的东西,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新移民。

第二个时期是20世纪初,这时期很多人出国的目的是学习其他国家的制度文化,来丰富自己国家的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但由于战争需要,军事技术的学习还是当时的主流。

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中国与西方的联系密切。西方思想的传入,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早期维新派主张“中体西用”,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895年康梁公车上书给光绪要求维新变法,以及后来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都是向西方学习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