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制度是什么时候废除的

时间:2025-01-14

1966年至1977年,高考制度的废除源于当时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这场社会运动对教育系统造成了巨大冲击,使得高考制度中断了整整十年。直到1977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高考制度才得以恢复,中国社会也重新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系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动荡。

高考制度,1965年废除,1977年重新实行。是对中国学生高中三年学业水平的一次总结,是一种相对公正、准确的人才选拔形式。以此次成绩为依据,国家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分配进与其自身能力和素质匹配的学府。

我国高考制度在1971年是被废除考试制度。 我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我国的科举考试制度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1904年清朝政府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后,于1905年(清朝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1966年废除高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政治运动影响、教育制度改革以及社会背景的变化。政治运动的影响 1966年,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高考被视为“旧教育制度”的象征,受到强烈的批判。

中国有1300多年科举考试的历史,这一制度曾显示出选拔人才的优越性,深深地影响了东亚各国。1905年,清廷出于发展新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的需要,废除了科举制度,转而引进西方的学校考试制度。

1952年中国施行高考制度,1965年12月废除,实行了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新招生办法。由于只片面突出政治.不讲文化考查,致使高等教育质量空前下降,造成一个时期我国建设事业人才匮乏.一代人的培养和成长被贻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