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根据中国教育部官方查询显示:第一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浙江、上海2省市,2014年启动,2017年首届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
在2019年4月23日,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个省市,发布了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8个省市都将试行“3+1+2”高考新模式,将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截至2022年7月,已经有29省市区五批次启动新高考改革:第一批(2014年启动 2017年执行):上海、浙江 第二批(2017年启动 2020年执行):北京、天津、山东、海南 以上6省市采用“3+3”模式。
2014年。2014年9月,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标志,我国开启了自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一轮高考改革。
为2014年开始实施。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2014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这项改革作出了全面、系统、明确的部署。同时,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年9月4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2017年:新高考制度开始试点实施,上海市、浙江省成为全国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2019年:国家提出建立职教高考制度,以理顺职业教育的内部衔接通道。现状:高考制度仍在不断完善中,以更加适应社会和教育的需求。2024年高考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部分省份考试时间为2天,实行新高考的省份为3-4天。
新高考政策自2014年开始在上海、浙江两地率先实施,2017年全面推进。新高考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打破传统的文理分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考试科目,以提高教育的公平性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改革举措旨在推动教育向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