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至2019年有五次高考改革,具体如下:2000-2001年:实行“3+小综合”模式。在原来全国统一高考实行的“3+2”模式(1994年-1999年实行)基础上,2000年,江苏高考变成“3+小综合”。
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2018年启动,2021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近10年总共改了4次。分别是:1998年,教育部推出“3+X”,“X”指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或综合科目中的一门或几门。允许高等学校结合自身招生需求选择“X”,考生根据自己所填报志愿,参加对应专业所确定科目的考试。2002年“3+大综合”改革于是匆忙开始。
改革初期本计划淡化英语,但最终变为两次英语考试,总分150分,使英语成为最重视的科目之一。这对英语教师构成挑战。尽管语言是交流工具,机器翻译已发展至较高水平,但有观点认为学好英语有助于培养国际视野。
高考改革是从2014年开始的,最早开始改革的省市是浙江和上海,改革是分省分批次进行的,各省市区开始改革时间如下:第一批:选择在上海和浙江进行,时间是从2014年开始。也就是说,2017年这两个地区的考生已经完成第一次新高考。
第一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浙江、上海等2省市,2014年启动,2017年首届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
全国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时间根据各省份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大体上分为几个批次进行。第一批次的高考改革试点于2014年9月启动,包括上海和浙江两个地区,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新高一学生开始实施,并于2017年正式落地 。随后,其他省份陆续公布了各自的高考改革方案。
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2010年—2012年 3+学业水平测试 这次模式与上一次改革大体一致,但是“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只包含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一门得A即高考总成绩加1分,除选修的四门得A即高考加五分。
第三批新高考省份(8个)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2018年启动,2021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