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使用全国卷,考试时间为2021年6月7日至8日;物理、历史、化学、地理、思想政治、生物6门由各省市组织命题,考试时间为2021年6月8日至9日。语文科目考试时长为150分钟,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时长均为120分钟,选择性考试科目每科考试时长均为75分钟。
在“3+1+2”方案中,考生需要参加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其中外语科目考试由听力和笔试两个部分组成,在条件成熟后,提供两次考试机会。此外,考生还需要从物理、历史中选择1门作为必考科目,同时再从思想政治、地理、生物、化学四门科目中任意选择2门来学习。
考试科目:旧高考基于文、理科的分科制度,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以及文科或理科综合。
新高考是指改变高考模式,是指由原来的文理科模式改为“3+3”模式高考科目,将由3门统一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自选3科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组成。
而3+1+2模式则包括三门必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其中物理与历史为必选其一,考生则从化学、生物、地理、政治四门中选取两科。各科的考试由各省自行命题,成绩通过等级赋分后计入总成绩。在新高考模式下,学生如何选择科目呢?首先,要考量学业成绩。
新高考体系下的学生必修科目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固定课程。这三个科目是所有学生都需要参加的考试内容,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学生还需从一系列选择性科目中自主选择三门进行深入学习和考试。不同的高考模式下,学生可选择的科目组合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实际参加的科目总数保持在三门。
“2”则代表考生在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和地理等六门学科中自主选择两门进行考试。这种选考制度赋予了学生更多选择权,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来确定考试科目,更有利于培养个性化的人才。
新高考3+1+2模式,选考科目中,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等级赋分的基本思路:将每门选考科目的同一类型考生成绩按照分数高低依次排序。排序中,根据比例划分不同等级,按照公式赋予不同等级分。
考七门,其中数学120分、语文120分、英语100分、化学100分、物理100分、生物70分、政治100分。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高考由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教育部考试中心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教育考试院命制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