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新高考于2014年开始实施,针对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到2017年,首次实施新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统一考试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同时选考其他三门科目,总分为660分。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符合教育规律、顺应时代要求、具有上海特点的高考招生制度。
2、上海的高考改革自2014年开始实施,主要内容包括取消文理分科,实行“3+3”选科模式,即3门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加上3门选考科目。选考科目由考生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选择。
3、上海新高考政策是3+3模式。上海高考3+3模式是指上海新高考方案,上海高考改革从2014年开始,2017年首届新高考,采用3+3高考模式,高考总分为660分,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总分450分;第二个3为其他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70分,总分210分。
截至目前,3+3高考模式省份有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6省市,其中浙江、上海为第一批高考改革省份,2014年启动,2017年首届新高考,北京、天津、山东、海南为第二批高考改革省份,2017年启动,2020年首届新高考。
目前使用全国三卷高考的省份是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四川省、西藏藏族自治区五省(自治区)。补充:甘肃、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七省区2021年秋启动改革,2024年进入新高考(3+3模式)。也就是说2024年全国三卷高考的省份只有云南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三省(区)了。
第一批新高考省份(2个)第一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浙江、上海等2省市,2014年启动,2017年首届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
+3高考模式省份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1)实行“3+3”和“6选3”考试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必考。学生要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6个学科中,选出3个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2)上海市高考总分为660分。
上海2025年高考英语改革引起了广泛关注,主要变化是听说测试分值从10分提升至35分,占总分比例大幅提升,强调语言能力的综合考察。原150分的英语总分中,笔试部分将从140分降至115分,考试时间相应调整。这种改革与新中考英语分值结构保持同步,旨在更公平地评估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今年的高考英语科平均分可能要比去年低7-8分,去年上海考生的平均分为104分,今年在95分—100分之间”,这是华师大教授、今年高考英语命题组的成员之一舒永祥老师的观点。“测试语言知识不出偏题怪题,加强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仍是今年设计高考英语试题的原则。
上海高考听说测试是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结合上海市高考英语机考系统开发的系统,采用的是考生和机器对话的方式提前让考生熟悉考试环境,减少考场应激反应。这项测试旨在评估考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包括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考试分为两个部分:听力测试和口语测试。
语境理解:评估考生对场景语境和对话双方情感的理解程度。语境理解是判断口语和听力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它需要考生在理解语音和口语时考虑情境,了解说话人的意图,从而进行相应的评分标准会根据考生的语境理解能力和聆听对方意图的能力来评估。
英语考2次不合理本来各省市高考改革已经准备淡化英语,现在变成英语考2次,加之总分150分,使得英语成为凌驾于所有学科之上的“最重要”一门课。这可苦了英语老师。且不说语言只是一门对外交流的工具,现今机器翻译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有人说:学好英语是具备国际化视野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年10月21日北京公布了中高考英语改革方案,高考英语改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1、上海高考改革在最近几年有多项变化,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更新:英语科目改革:从2025届上海高考开始,英语听力将从笔试中分离出来,并入听说测试中,通过机考进行。这一改革意味着笔试部分总分和时间会有所调整,笔试部分总分从原来的140分调整为115分,考试时间从120分钟减少到105分钟。
2、根据2014年9月19日公布的《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17年起上海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即选考科目)成绩构成,作为高等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即上海高考没有了理综,是从政史地,理化生中任选三门进行考试。
3、改革统一高考科目。自2017年起,统一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不分文理,考试时间在每年6月,外语考试一年两次。外语考试包括笔试和听说测试,高中生最多参加两次,选择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改革统一高考招生录取模式。
4、上海在2023年新高考改革中,将不再进行文理分科,而是选取3+3模式。第一个3代表的是,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高考核心科目,第二个3,是指从物理、生物、化学、政治、历史、地理,这6个科目中选择3门科目。上海高考新政策 上海高考改革方案是指上海市发布的一份高考改革方案。
5、上海在高考上是改革比较早的市,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英语有两次考试机会,一年考2次,选择其中最好的一次成绩计入总成绩。除语数外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中选考3门。采取等级赋分制,将考生的成绩排名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11个等级,卷面满分均为100分。
6、上海高考改革方案:上海高考改革方案是指上海市发布的一份高考改革方案。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外语有两次考试机会。除语数外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中选考3门,选考5月考试。语数外每门150分;选考科目分等级打分,每门最高70分,最低40分,总分660分。
英语科目改革:从2025届上海高考开始,英语听力将从笔试中分离出来,并入听说测试中,通过机考进行。这一改革意味着笔试部分总分和时间会有所调整,笔试部分总分从原来的140分调整为115分,考试时间从120分钟减少到105分钟。同时,听说测试的总分增加到35分,时间从20分钟增加到35分钟 。
根据2014年9月19日公布的《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17年起上海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即选考科目)成绩构成,作为高等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即上海高考没有了理综,是从政史地,理化生中任选三门进行考试。
改革统一高考科目。自2017年起,统一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不分文理,考试时间在每年6月,外语考试一年两次。外语考试包括笔试和听说测试,高中生最多参加两次,选择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改革统一高考招生录取模式。
上海高考改革方案是指上海市发布的一份高考改革方案。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外语有两次考试机会,除数外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中选考3门,选考5月考试,语数外每门150分。选考科目分等级打分,每门最高70分,最低40分,总分660分,取消一二本等批次区别。
1、上海高考资格条件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上海户籍学生,他们在上海完成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后,即具备参与高考的资格。第二类则面向非上海户籍的学生,要求其父母一方持有居住证,且积分需超过120分。此外,留学归国子女以及鲁山、大屯矿业的子女,如在沪完成三年高中学习,持有学籍,同样符合高考报名条件。
2、考生需在上海市参加中考,或至少一方父母需连续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三年。考生必须在上海市的高中阶段学校完成学业。重要提示:上海居住证积分通知书需保持有效期,这是参加高考的必要条件之一。
3、上海高考需要以下条件:户籍条件 考生须具有上海市的正式户籍,并且确保在考试之前已经完成了相关的户籍登记手续。对于非上海市户籍的考生,必须满足特定的常住要求,比如在上海已经连续居住了一段时间等。具体的常住时间可能会根据每年的政策变化,需要考生和家长关注最新公告。
4、以下供参考:烈士子女,加20分,由报考学校审核录取,由户口所在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证明。少数民族,高中阶段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转学到本市的少数民族考生,加5分,由报考学校审核录取,凭户口簿和身份证。归侨、归侨子女,加5分,由报考学校审核录取,由上海市侨办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