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所大学你说是江苏来的,总有种自豪和无奈交织的感觉。它的长久存在,让它上升为一种类文化符号或是集体潜意识,让我们在五湖四海中漂泊时得以区别和寻找,重聚和再启。
在一旁还有河海大学鼓楼校区,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南京的大多数高校都在仙林,江宁或是浦口拥有新的校区。它们大多是很大,很新,但是,正如有人说的,缺少大学的味道,缺少大学里老师和学生迎面而遇的空间交错感。如果有机会在鼓楼的各个旧校区读上一两年书,定然是相当幸福的。
在全国范围内,江苏的高考模式广为人知,以高难度著称。江苏学生通常在两年内完成三年的课程,并且剩余的一年仍然需要全力以赴。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六小时,学生们将自己视为牲口,而江苏的老师们则将学生视为超人。在这样高强度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们努力加油,即便精疲力尽也要继续前行。
学术氛围浓厚:东南大学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应用。同时,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科研项目和竞赛活动。校园环境优美:东南大学的校园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风格多样,绿化覆盖率高。
考江苏的大学很难,因为江苏的学生本身就很厉害,刚够一本的学生只能上二本,二本成绩的学生全去省外,如果你要考其他省还是挺容易的,其实江苏虽然教育很强,但是大学教育就那么一回事,山东其实也是挺好的,山东很重视大学教育。
因为江苏是一个很好的地方,高校特别多,资源也好,在江苏读大学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其次就是江苏都是自主命题,没有使用全国卷,江苏高考试卷有自己的特色,且难度比全国卷要高出一截。但这并非江苏的命题专家有意为难学生,既然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主要功能是为高校输送适合的人才,题目难度降低,区分度不明显,高校就选不出想要的学生。
曾经听过一句话:你去到哪座城市,读哪个大学,认识哪个人,都是注定好的。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我和落于姑苏的苏州大学的缘分是一早就定好的。 如果我是大一的新生,我会觉得这里风景很美,吃得不错,老师也好,但是再多说什么就很难了。不过积累了四年的时光,能感受到的显然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