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亮点是,考生必须满足所报高校专业对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的要求才能填报志愿。例如,北京大学的“数学类”专业要求选考科目为“物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只有选修了物理科目的考生才有资格报考。通过上述调整,新高考改革旨在更精准地匹配学生与专业,提高志愿匹配度与录取公平性。
山东新高考改革后,高考志愿的填报规则出现了显著变化。首先,录取方式不再区分文理科,采用综合招生,意味着考生可以选择更广泛的学科和专业。其次,实行了“专业+院校”的志愿填报模式,取消了专业调剂,考生可填报的志愿数量增加至96个,大大扩展了选择空间。
综上所述,新高考模式下的志愿填报改革,取消志愿服从调剂的选项,让考生在选择专业和学校时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减少了不确定性,为考生的升学之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这样的变化,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会的。新高考也是会有滑档和退档的,新高考一般采取平行志愿投档模式,平行志愿投档模式虽然增大了考生投档的概率,但仍然存在考生投档后被退档的风险。因各院校投档线的人数都比实际录取的新生20%,因而投档线上的“边缘生”,很可能遭遇进档后退档的风险。
影响大,2021年是新高考的第一年,12种选科组合、高考赋分制、本科批次合并等高考改革政策的实施,影响巨大,意义深远。考生的选择空间更大了,但是志愿填报的难度也会随之上升,因为学校之间的区分难度加大了。
与改革前相比,新高考志愿填报模式、志愿单位、志愿数量和填报要求均发生了明显变化。(1) 志愿模式。不同省份根据本省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填报模式,目前主要分为 “院校专业组”、“专业(类)+院校”两种志愿填报模式。(2) 志愿单位。改革前以“院校”为志愿填报单位,1 所院校即为 1 个志愿。
志愿填报数量变多。新高考省份每个学生可填报的志愿数量大大增加,例如辽宁省,可以填报112个志愿,考生有更多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院校或专业。了解目标院校。虽然新模式下的志愿填报选择变多了,但大部分学生心仪的院校或者说能考上的院校也就是那么固定的几个。因此一定要做好对这目标院校的了解工作。
与传统的志愿填报方式不同的是,新高考允许考生在一个学科门类中同时报考多个专业。这一改革极大地增加了考生选择的灵活性,使每位考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多批次计划录取 新高考的录取批次设置也更为细致和人性化。
提高自己综合素质:除了成绩之外,高考评价体系也涉及到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素质。因此,在填报志愿之前,同学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参加各项竞赛、考取各种证书等,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增加自己的录取概率。关注政策倾斜专业和型:不同的省份、城市高校对于一些特定的专业类型会有一定的政策支持。
2024年高考志愿填报新政策为院校+专业(组)的模式。启动改革后,高校本科录取批次将合并为一个批次,志愿填报将采取“院校+专业(组)”的模式,高校将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自身办学定位以及专业人才培养对学生学科专业基础的需要,分专业(类)科学合理设置选择性考试科目选考要求,并提前向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