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播博士论文怎么写

时间:2025-01-24

国际危机传播作者简介

1、高晓虹,于2000年在北京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随后在人文学院任教,自2001年起,她一直投身于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她的学术研究领域广泛,包括汉语方言学、历史语言学以及汉语音韵学。

2、《国际危机传播》一书,由高晓虹和隋岩共同编撰,它深入剖析了危机传播与国际危机传播之间的紧密联系,特别关注了这一领域的全球化动态。书中详尽探讨了媒介组织在国际危机传播中的社会功能、工作原理与报道策略,以及公共政策和文化如何影响危机的国际传播过程。

3、论文和专著多次获奖,其中获一等奖的有:《媒介改变艺术》2009年获星光奖电视论文理论类一等奖,《电视传播与国家安全》2004年获第五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理论类论文一等奖,《符号传播的诡计》2012年获中国传媒大学校级科研一等奖。合作主编的《国际危机传播》获2013年第八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著作评选获应用理论类一等奖。

4、巴里·麦克劳林,一位国际知名的公众演说家、作家和传播培训专家,以其深厚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备受瞩目。1984年,他与劳拉·派克共同创立了麦克劳林媒体集团,凭借其卓越的培训质量和广受赞誉的出版物,该集团在业界赢得了多项国际大奖,成为业界的佼佼者。

5、胡逢瑛,暨南大学新闻学院的副教授,拥有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政治传播学的博士学位。她也担任了香港《大公报》“传媒睇传媒”专栏的作者,并且是香港城市大学传播中心的访问学者,以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访问学者。

6、周庆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包括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媒体与外交政策分析、中国国家形象与舆论评估、危机传播等。同时,他也是一位活跃的时评人,为国内多家媒体撰写国际时评专栏。

国际传播史作者简介

1、何兰,女,1977年进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攻读,1989年获得该系硕士学位,随后于1999年在武汉大学荣膺博士学位。她的学术生涯中,曾执教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并多次作为访问学者前往日本和德国进行学术交流。

2、相比之下,史利是北京土生土长的新闻人,1982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他的专业背景扎实,1985年起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始了长达26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他在国际台的工作经历丰富多样,从新闻采编到受众研究,涉及新闻采编、专题采编、宣传管理、活动策划等多个环节,目前担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高级编辑。

3、刘利群,博士,女性身份,担任中国传媒大学的教授,同时也是研究生导师。她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教席的主持人。在学术职位上,她是国际传播学院的院长和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的主任。刘教授的研究领域广泛,涵盖了新闻学、媒介与性别以及西方广播电视等多个方向。

4、高晓虹,于2000年在北京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随后在人文学院任教,自2001年起,她一直投身于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她的学术研究领域广泛,包括汉语方言学、历史语言学以及汉语音韵学。

谈谈传播学理论在传媒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在传媒人才的培养中,理论和实践不可偏废任何一方,只有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传媒专业人才。 内容摘要: 20世纪初以来,世界传媒业飞速发展。百年间,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相继问世,日益多元化的传播媒介和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特别强调的是,传播学专业的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专业人才。他们不仅要在专业领域内有所建树,还要关注社会问题,以负责任的态度利用传播力量推动社会进步和公共利益的实现。总的来说,传播学专业旨在为社会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技术娴熟、视野开阔且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传播领域专家。

以传播技术和新媒介运营策划为中心,以文理学科交叉为特色,培养具有扎实新闻与传播理论知识,具备系统传播技术和媒介表达技能,能够胜任媒介运营和管理策划的高级人才。,它属于新闻专业的必修课程。传播学在我们学校属于非常难学的一门课程,理论繁多,知识零碎,难懂不易学。

主要为了培养能胜任影视传播,新闻传播,以及网络传播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从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大多都在新闻媒体机构工作,或者是中央及地方政府这些企业单位宣传部门工作。同时也有很多的记者人员,也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中国传媒大学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专业类别之一是戏剧与影视学类。

首先,新闻类相关知识是基础,包括新闻业务、新闻传播理论等,帮助学生理解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角色与作用。其次,传播学相关知识的深入学习,如传播学理论等,使学生掌握媒体传播的原理与策略。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工具,是传媒专业不可或缺的部分,学习中都会涉及,旨在提高学生的全球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

开设传播学这门课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对传播过程与现象的系统性研究和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在信息传播和沟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下是一些开设传播学课程的主要原因: 理解传播现象:传播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传播现象对于理解社会、文化和政治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教你六步写好一篇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写作的六个步骤正确顺序如下:选定论题 选定论题是学术论文写作的首要步骤。正确选定论题对于完成研究任务至关重要。论题若过大,可能导致无法全面深入研究;若过小,则可能无法达到研究的深度。选定论题的前提是确定研究主题,即明确研究对象和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步,选题定位。先确定个研究方向,别太宽也别太窄,找个你感兴趣又有点研究基础的。第二步,文献调研。去图书馆或者数据库搜搜相关的论文,看看别人都研究了啥,找找灵感,也避免重复。第三步,列提纲。把你的论文结构搭起来,就像盖房子先画图纸。

搜集资料:这一步主要是搜集有关论文主题的资料,包括文献、资料、研究成果等。确定论文主题:根据搜集的资料,确定论文的主题,确定论文的研究方向。组织论文结构:根据论文的主题,确定论文的结构,包括摘要、引言、正文、结论等。

大多数研究论文以重新论述其论文论点作为结尾。你也可以这样做,但不应该是逐字重复,可以转述一下或总结论文的观点,或者强调研究发现的重要性,根据你的调查结果提供一些建议或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指导也是很不错的。如何使论文趋于完美 没有人能完美地写出初稿。

要写好一篇学术论文,关键在于掌握一定的技巧和严谨的态度。首先,选题至关重要,成功的选题应具有问题意识,明确研究目标和范围,并具有质疑精神。选题要具体、有深度,能引发学术讨论。在选题后,表达方式要精准,标题既要精炼又要能准确反映内容。

学术论文写作的六个步骤的正确顺序如下:对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论文的撰写,修改,参考文献,提交论文指导老师,反馈修改。

王秀丽会议论文

1、此外,她在葡萄牙的会议上,也发表了关于全球通信时代下的传播研究(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 the Age of Global Communication)的论文。除了学术贡献,王秀丽还参与了译著工作,如《传播法判例:自由、限制与现代媒介》和《组织传播:平衡创造性与约束》。这些研究展示了她在传播学领域的深入理解和实践。

2、王秀丽王秀丽,女,博士,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力工程系主任。

3、参编教材四部,获甘肃省建设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工程地质学报》、《建筑科学》、《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等国内外杂志、国内核心期刊,国际国内会议正式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1篇被EI检索,1篇被ISTP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