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对近几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去向的统计,其中排在首位的是就业。就业的含义是指在法定年龄内的照组雄挨劳动者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进行的务工劳动。就业界定:一是就业条件,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二是工资条件,指获得一定的工资;三是时间条件,即每周工作时间的长度。
排在首位的是就业。首先,疫情下各行业都受到了较大的冲击,每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如果选择本科后读研,毕业那年能否和预期一样获得心仪的工作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稳妥点的办法还是直接就业。在疫情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中小企业都受到了冲击,对于创业新人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时机。
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率官方数据如下:2023届毕业生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从去年的50.4%上升到56%,慢就业比例也从去年的19%上升到19%。与此同时,选择自由职业的比例从去年的16%下降到12%,选择国内继续学习的比例从去年的3%下降到9%。
又是一年毕业季,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22年毕业生比2021年增加167万人,毕业生规模达到1076万人,创历史新高。从2022届高校毕业生调查来看,考研人数呈上升趋势,较上一年上升了57个百分点,选择企业就业的人数却呈下降趋势,这也从侧面突出了毕业生企业就业率呈下降趋势,找工作更卷更难。
如下图所示,大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高校毕业生按专业大类统计,409%的高校毕业生是工学类,接近半壁江山,其次是297%的高校毕业生是管理学类,180%的毕业生是经济学类,这三类合计占有786%。毕业生人数最少的三个专业大类是军事学、哲学、历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