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婴儿期:信任和不信任;儿童期:自主与害羞;学龄初期:主动对内疚;学龄期:勤奋对自卑;青春期: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成年早期: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期:生育和自我专注;成熟期:自我调整与绝望。
他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x0dx0a①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这时婴儿只具有“感知运动性智慧”,开始协调感知觉和动作间的活动,还没出现表象和思维;婴儿开始能区分自己和物体,并进一步了解到动作与效果的关系等。
埃里克森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划分标准如下:自主与羞耻期(18个月-3岁):幼儿开始探索自我和周围的世界,发展自主性。他们需要在适当的情境下获得自主权,但太多的限制或羞耻感可能会导致问题。倡导与疑惑期(3-6岁):幼儿需要开始扩展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同时也需要学会与其他人互动。
根据他的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这些阶段代表了儿童在认知、语言、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过程。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皮亚杰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重要性和影响。
皮亚杰把认知发展视为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以认知结构为依据区分心理发展阶段。他把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0-2岁左右)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
前运算阶段(2-7岁)。较之前一阶段其质的飞跃表现在:由于信号功能或象征功能的出现,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可以凭借象征性格式而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这一阶段还可再分为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与直觉思维阶段(4-7岁)这样两个小阶段。
一共分为四个时期。感知运算阶段(感觉-动作期,Sensorimotor Stage,0-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