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据悉,2024年启动新高考的省(区)包括吉林、黑龙江、甘肃、安徽、贵州、江西、广西,这7个省区今年将从传统的文理科高考模式进入新的高考阶段。
2、其中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湖北、河北6个省是3+1+2模式的高考省份,山东省是综合改革3+3省份。辽宁、重庆、海南,共3省市区 新高考Ⅱ卷 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毁正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物理、历史、化学、政治、生纤伏悔物、地理由各省自行命题。
3、年新高考地区是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8个省份。这些是第五批新高考改革省份,2022年启动,2025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4、第一批新高考改革省市包括浙江和上海,于2014年启动,2017年首届新高考落地,采用3+3模式。第二批新高考改革省市有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2017年启动,2020年首届新高考实施,同样采用3+3模式。
5、目前实施新高考改革的省份包括浙江、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海南、广东、江苏、河北、重庆、辽宁、福建、湖南、湖北14个省市。实施“3+1+2”新高考模式的省份有广东、江苏、河北、重庆、辽宁、福建、湖南、湖北。
公平性:新高考制度强调公平性,所有的考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无论家庭背景如何,只要学生努力学习,都有可能取得好成绩。 减轻压力:新高考制度将高考分为两个阶段,即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这样可以分散考试压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准备和调整状态。
评价体系的改变:新高考改革强调学科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将高中阶段学习的成果和个人发展情况全面考虑并评价分数。 科目设置的改革:新高考将选择科目分为文科、理科和综合实践类,专业分化更加明显,与知识结构更为贴合。
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新高考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科组合,有利于发挥个人潜能,培养多元化的人才。 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新高考模式下,学生不再需要在高中阶段就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可以在大学阶段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需要选择专业,从而减轻了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
从2021年开始,将有8个省份在普通高校招生时,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及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 针对外语考试的时间和次数,河北省、辽宁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和重庆市等6个省份计划只在6月举行一次外语听力考试和笔试,待条件成熟后再实行外语一年两次考试。
年高考新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 高考科目设置调整。增加了对学科素养的考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进行全面考察,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优化招生录取机制 推进多元录取模式。
法律分析:不再区分文理科 原高考生只能选择文科或理科参与高考在2021年新高考政策下不再区分文理科,考生需要参加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考试,另外在地理、历史、政治、物理、化学、生物中任意选择三科参加等级性考试。
年江苏新高考科目设置采用“3+1+2”模式,总分值由原本的480分变成750分。2021年参加高考(2018年秋季学期入学)的高中学生,成为迎接新高考方案的第一批考生。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枝局每门150分,其中外语科目含听力考试3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分。
年,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等8个省份将作为第三批“新高考”试点省份,将推行新的高考模式,即“3+1+2”模式。其中,“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
高考新政策 从各地公布的方案来看,总体改革方向大体一致,绝大多数省份明确要改革高考科目设置、考生录取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而多地也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出台了有针对性的具体实施办法。80%省市改革2020年、2021年执行 北京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执行:2020年。
最后一批新高考改革的省份有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这批高考改革模式是3+1+2高考模式。
第一批新高考省份包括浙江与上海两省市,它们在2014年启动改革,2017年迎来首场新高考。紧随其后的是第二批省份,包括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个地区,改革于2017年开始,2020年首次举办新高考。
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湖北、河北、山东,共7省市区 新高考Ⅰ卷 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物理、历史、化学、政治、生物、地理由各省自行命题。其中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湖北、河北6个省是3+1+2模式的高考省份,山东省是综合改革3+3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