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改与高考改革

时间:2024-12-23

高中新课改与高考改革 三维目标的统一 学生自主选择权 过程性和综合性评价 适应多样性需要 考虑学生个体差异 深化高考制度改革 高中新课改强调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三维目标的统一,体现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全面性。

在内容上有所变革,新课改的课本比以前的更具有科学性,课本内容更贴近生活,新课改主要改的地点是教材和教育方法而不是考试。高考录取标准会有所改变,以前完全以高考成绩论英雄,造成每年有近30%的复读生比例。

新课改二新高考的关系来说都是相辅相成的,他们应该同时会改正的。

有一些考纲改了。新教材和旧教材的区别应该是有一些没有的内容,新教材有。比如说数学吧,数学之前是文理分科,现在有的地方已经实行新高考了,新高考改革之后之前文科班不要学的内容,现在全部都要学了。

首先是取消了文理分科。其次是改革了高考科目,高考科目由3+文理综合改为了3+3,即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统考科目加三个考生自选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第三英语科目一年两考,取最好成绩计入高考分数。第四逐步合并并最终取消高考批次。

高考改革三新指新高考、新教材、新课程。为了适应高考综合改革,更好的迎接新高考,教育部也推出来新教材和新课程,对于高中生来说有了全新的学习内容,对所有科目的必修内容都进行了调整,相比之前有所缩减,相当于减轻了高中在校生学习压力。

新课标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我国国情制定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新教材是根据新课标编写的,是课程标准中具体内容与理念的载体,旨在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新高考则是基于新课标的命题改革,不仅是对基础教育的教学起着引导作用,同时也是教育评价体系的一部分。

树立怎样的考试观念考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相结合。目前,大部分的考试都把重心放在考生的智力发展上,忽视了考生的德体美劳等能力的发展和个性差异,这是有悖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和考试改革的时代要求的。

二)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高中教育普及化的需要。这是这次高中新课改和高考改革的深层次背景。目前,我省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中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2008年,我省高考录取率为7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40%,初中升高中比率超过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