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家长来说,补课费用成为不小的压力。张铭的父母每月额外支出300多元,这对他们尚能承受。然而,陈妍(化名)的母亲每月收入微薄,为让女儿进入重点高中,补课费用占据了她家庭收入的1/4,这无疑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老师们从中获利丰厚。
不允许补课的原因:补课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补课也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家庭生活;补课也可能会影响教育公平。首先,补课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补课过程中,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会使得学生感到疲惫和压力,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记者采访发现,除了数学、英语撑起补课大梁,如今的补课门类丰富多样,几乎每门功课都有庞大的补课群体,积少成多,在分割孩子空暇时间的同时,更为家庭经济负担层层加码。沈阳的张女士最近给小学五年级的女儿报了一个国学班。学费一年6万元,一次性交清,每周两个半小时,如果因自身原因缺课费用不退。
一般家庭收入情况很不佳,校外补课费成为低收入家庭的悲哀呀。无给子女去补课(课外校外),成为父母的心病,补一节课一个小时200至300元之间,一个学期,补20节课,4千至6干元不等。想想,一般家庭的压力有多大,如此而知。
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现在社会上的专门补课班都有着昂贵的收费标准,对于普通工薪家庭而言进行补课会给家庭经济带来负担。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老师有可能因为办了补习班而在学校课堂上讲课有所保留,达不到教学应有的效果,从而影响教学质量,以吸引甚至是逼迫学生参加补习班,形成补课的恶性循环。
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适当的娱乐和社交是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长时间的补课和书本学习可能会使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受到影响,导致他们在其他方面的发展不平衡。再者,假期补课也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但是有一项经费人们是不会去省,也不想去省的,那就是教育经费。现在国家实施义务教育,按理来说小学初中是不怎么需要花钱的。但所谓功夫全在课外,家长的教育经费也多半是花在课后补习上了。
9月6日,记者从辽宁省人大新闻发布会发布获悉,辽宁省人大开展的一项针对中小学生课外负担的最新调研发现:高额的补课费用,成为辽宁普通市民家庭的最大支出。“补课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极少数不补课的孩子反倒成了另类。
但是,很多家庭本身收入就不是很高,而家庭当中补课费又成了最大的开支,这样看上去,其实是一种糟糕的决定。因为,除了孩子的成绩之外,家庭还有很多其它地方需要开销,先保证生活品质,再来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这样似乎会好很多。父母好吃懒做,却想孩子成为人上人。
我的邻居家有个孩子,15年高考3本,补习一年还是3本。不得已去年还是走了。对于补课,我认为同样适用。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去约束孩子,并且强化知识,但是如果家长一昧的只是在要求孩子成绩,那就本末倒置,反而搞错这阶段教育的主要功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