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孩子分别时感人肺腑的诗句摘录

时间:2025-02-06

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辛弃疾《水调歌头·送杨民瞻》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相思一夜梅花发。——房舜卿《忆秦娥·与君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秋日同季弟归里和韵》清,汪文桂 衣上辛勤慈母线,箧中珍重故人书。白云红树堪移棹,万壑千峰拟结庐。《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1哀哀父母,生我劳瘁。——先秦诗经《蓼莪》译文:可怜我的父母,生我养我太过辛劳。每一个孩子降落到人间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享受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开口第一声爸爸、妈妈,到背上小书包走进学堂,你慢慢地长大,父母在渐渐地老去,孩子始终是父母心中最难以割舍的牵挂。

毛泽东《祭文·祭母文》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三男。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悲莫悲兮生别离。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洲。与君别离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这首清代文人蒋士铨的《岁暮到家》,道尽母子在岁末相聚的场景,句句感人肺腑。终于回家了,妈妈总是第一句话会说:“怎么瘦了?在外面累不累啊?”“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短短十个字,已经让我们泣不成声。

关于离开家的诗句 关于离开家的诗句 写离别家乡的诗句 送兄 七岁女 别路云初起, 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 不作一行飞。 这首诗表达小作者送别哥哥时依恋不舍的深情。 哥哥要上路了,天边秋云初起,天色灰蒙蒙的;分别处的路亭周围,树叶纷纷飘落,气氛萧索。

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真挚的爱。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此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游子吟》写在溧阳。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