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ABC是学业水平考试等级的划分方式。通常,这种等级划分是为了表示学生在各个科目上的相对表现。具体而言,A、B、C分别代表不同的成绩段或能力水平。例如,A可能代表优秀或前5%到20%的考生,B代表良好或前20%到50%的考生,C则代表及格或前50%到90%的考生。
新高考等级划分标准采用赋分制,将选考科目成绩分为A、B、C、D、E五个等级,比例约为A等级15%,B等级35%,C等级35%,D等级13%,E等级2%。
90分以上的成绩为A等级。 80到90分的成绩为B等级。 60到80分的成绩为C等级。1 各省份有不同的评分标准,甚至某些城市有独立的评分系统。
学考等级划分标准主要分为abcd四个等级。A等级即为优秀,标准为试卷满分的90%以上。B等级次之,需达到试卷满分分数的80%以上。C等级为及格线以上,即60%以上的分数,但低于B等级分数。D等级为不及格,分数小于60%。具体划分方法如下:A等级意味着成绩在90%的满分以上。
按名次来排的,某省高考必测科目以考试总人数划分出等级,前5%为A+,20%为A,50%为B。而选测科目的小高考是按分数来排的,90分向上A,75分向上B,没有A+这一类。
学考等级划分体系包含abcd四个等级,此标准具体如下:优秀等级A的划定标准为:达到试卷满分的90%以上。良好等级B的条件是:试卷得分在80%的满分以上,但未达到优秀线。及格等级C的范围是:60%的满分以上,但位于B等级线以下。不及格等级D则指:得分低于60%的满分。
学生考试成绩用A、B、C表示,这三个等级分别代表的是:A-85分(良好);B75以上;C60分以上(及格);D55分以上;D以下(不及格)。这种按等级来结算成绩的方式是赋分制,按照分数排名的百分比计算成绩,用来统计选考科目的成绩。
等级性考试成绩由高到低分为A+、A、B+、B、B-、C+、C、C-、D+、D、E共5等11级。其中A+约占5%,A、B+、B、B-、C+、C、C-、D+各约占10%,D、E共约占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