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基础教育为什么需要综合实践活动

时间:2024-11-18

【答案】:(1)必要性:我国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相对薄弱,为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划新的课程体系时,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通过学生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育本身不仅仅是一种生活,而且是儿童的生长与发展过程,是一种建构理想生活的活动,因而,基础教育不仅应使儿童体验到生活的乐趣,而且应关注儿童在基础教育中的生活方式,并从发展的角度建构儿童的生活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在本世纪初开始逐渐普及,然而过程中曾面临挑战,如课程开设困难、认识不一致和实践活动偏离初衷等问题。要使综合实践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提升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视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维学习需求模型强调群体、知识和发展,但实践过程是推动教育迈向个性化、体验和反思的关键环节。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研是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和普通高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中,最具有挑战性的便是综研这门课程,具体解读为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