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所学习的三月三竹竿舞,正是源自于这个充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节日活动。
三月三竹竿舞是广西壮族的舞蹈。壮族竹杆舞是一种可以与客共舞的娱乐性较强的舞蹈,一般是由十多几十个演员敲击竹竿,在演员的领舞下让客人参与, 规模较小。广西武鸣县,每年都举办“三月三”歌圩,千名壮家青年男女以跳竹杆舞来庆祝自己的节日,形成了千人齐跳竹杠舞的壮观景象。
早在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结束流放的生活离开海南时,写下了“蛮舞与黎歌,余音犹沓沓”,这句诗不仅说明了竹竿舞是一种舞蹈,也是一种文化。壮族的竹竿舞是一种可以与客共舞的娱乐性较强的舞蹈,每年的“三月三”都吸引了无数观众来观看,最终会形成千人共舞的现象。
是民俗传统。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三月初三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在我国北方中原地区也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华夏子孙都会来到黄帝故里新郑市寻根拜祖。
代表着对丰收的庆贺和对来年好收成的期盼。壮族人民为了纪念达桂,年年到三月初三这一天,村村寨寨都搭起大棚,因为传说在外丧生的亡灵不能进家,因此人们只好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糯米饭等祭品供祭达桂的亡灵,在布棚周围唱起赞美和感谢达桂的壮欢。一代传一代,就形成了现在赶三月三歌圩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