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起高考可以考德语。为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普通中学将在原有外语基础上,新增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这三个语种的课程,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实际上早在2017年,教育部便制定了增加中学外语语种的方案而启动教材编写,则是为实施这一方案迈出了至为关键的一步。
中国的高考外语科目包括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其中,英语作为主要考试语言,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俄语和日语则在部分地区开设,俄语最早从2021年开始纳入高考,日语从2013年起成为高考外语选项之一。法语和德语的加入则是在2018年,而西班牙语也在同年被纳入高考外语考试。
高考外语主要包括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与西班牙语六种。在考试时间安排上,俄语的考试时间定于2021年的5月。日语的考试则在2013年举行,展现出对这一语言的重视。法语的考试则在2018年举行,同样体现了高考对外语教育的全面覆盖。西班牙语的考试同样是在2018年,进一步丰富了高考外语的选择。
2020年第17条:全国统考科目中的外语分英语、俄语、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6个语种,由考生任选其中一个语种参加考试。
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外语是目前高考中的三大主科之一,其在高考中的比重与语文、数学相同,高考填报时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目标院校专业的要求情况选择报考。其实,一直以来,高考中的外语就有英语、俄语、日语三种选择。
1981年。通过查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显示,高考小语种考试政策是1981年开始实施,此时英语已经成为一门必修科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对于外语的需求增加,更多的人开始学习其他语种。
高考外语选择多样,不仅限于英语。自1983年起,小语种便已列入高考选考科目,包括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等。2017年的新高考改革进一步放宽政策,考生可根据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外语。
2019高考可以考小语种。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为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普通中学将在原有外语基础上,新增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这三个语种的课程,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
第二次考试应在6月8号,外语考试时间一般为高考最后一场,时间为下午三点到五点,高考自主命题的省份,可自行安排另外一场考试时间。相对于英语,其他语种考试给考生带来更多的选择,因报考人数少,因此其他语种考试难度相对较小,也更容易获得高分。
一起排名。中国在1999年就已经将日语、俄语、德语、法语纳入外国语水平考试,高考考日语和考英语一起排名。到2022年11月16日,英语、日语、德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都是高考外语可选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