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康有为把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同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来宣传变法;梁启超的思想更加激进,特别是民权思想更为突出;评价:都主张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相对于封建军长专制,具一定民主性;局限:主张保留君主,是政治改良,与民主共和有明显区别。
不同点:在历史的转折与大变革面前,康有为固步自封,僵化保守,拒绝接受新事物和新变化。梁启超善于吸收,因时而变,努力挣脱传统事物与文化的束缚,导致师生的分歧乃至最后分裂。
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下,梁启超的政治主张也从保皇转向革命,这段时间,他与孙中山、陈少白等革命党人的来往开始密切,有时甚至在三更半夜还拥被长谈,结果便有了合作组党的计划,“拟推(孙)中山为会长,而梁(启超)副之”。梁启超甚至召集其他同学,联名致函康有为,劝其退休,“息影林泉,自娱晚景”。
康有为主张孔子是托古改制的先师主张变法。尊孔保教铁杆的保皇派,也就是遵从君主至上理论,可以变法革新但不能没有皇权王朝,依据就是后期参加张勋复辟。梁启超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是国家摆脱困境。不同之处是:康有为的代表作《孔子改制考》讲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他的变法思想,梁启超主张“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必曰兴民权”他的说法是,国民不再是封建专制制度下的臣民,而是国家的主体,享有公民的权利。
但是对于国家利益梁启超无疑是正确的 杨:我对梁是尊敬的,毕竟是时代的局限。但对杨我只有鄙视,一个毫无原则的变色龙。康有为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实践,在社会上名声很大。光绪皇帝准备召见康有为。但是,由于顽固大臣从中设置障碍未能成功。光绪皇帝下令说,以后康有为如有奏折,即日呈递,不得阻拦。
梁启超与康有为除了有着共同主导变法的战友关系之外,还有着另外一层关系:师生关系。虽然是师生关系,但是两个的理念一直存在着分歧。而正是这种分歧可以看出两人的晚年!康有为一直以来都是保皇派,属于比较保守的改良派,传统忠君思想可谓是在他身上已经根深蒂固了。
首先,梁启超的思想变得快,不断进步,紧跟时代潮流,从最初的改革皇室的支持的时候,民主共和国,梁启超的思想是在进步。与康有伟相反,保皇党人。这不是好当清朝的拥护者,如郑晓旭,最后变成了一个叛徒。其次,梁启超的学术贡献大于康有为,比如冰室收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康梁在一起进行维新变法时,二者作用一样。尽管最终变法失败,但却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在辛亥革命中,康有为、梁启超成为保皇党,有反动意义。相比之下,梁启超比康有为更具朝气与活力。在之后袁世凯称帝问题上,虽然梁依然是鼓吹君主立宪,但却明确反对袁世凯称帝。
事实上,我们会发现人们在评价这两个人的时候,往往把两个人放在完全不同的层面上,对康有为更多的是不认可,而对梁启超其人则是赞扬,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康有为其人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康有为这个人,以及人们对他的一些评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