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精思。朱熹强调读书必须反复阅读,在遍数上不能打马虎眼。不仅要能够背熟,而且对书中的内容了如指掌,一一认得,如同自己作出来底一般。熟读是精思的基础,要对书中的名物训诂,都要一一领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刻理解文章的精义及其思想真谛。虚心涵泳。
居敬持志所谓“居敬”指读书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全神贯注。朱熹要求读书治学作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之中,以“心到”为最重要。“持志”则指读书必须坚定志向,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并以顽强的毅力求其实现。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朱熹强调读书穷理,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他的弟子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归纳出“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双方的差异主要在教人的方法上。朱熹的治学方法是“道问学”,通过格物致知,以博览群书和观察外物来启发心智。而辩论的另一方陆九渊则主张“尊德性”,要“发明本心”,认为一味读书穷理,不过如同蛆虫吞食书本,对人认识自己的本心毫无裨益。可以说,双方各有优胜之处,需要相互融通互补。
其门人弟子将其概括为“朱子读书法”。“朱子读书法”,即读书法六条:循序渐进、 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是建立在自己教育经验总结的基础之上的,他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的教学、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正确地选择适合的,为己所用。
他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对后代书院的发展、自由讲学风气的提高、学术研究空气的浓厚都有影响。他的学术著作很多,有《四书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词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