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走班制利弊

时间:2024-11-16

然而,走班制亦有其弊端。选择不同教师授课,可能导致班级凝聚力减弱,同学间以及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减少,对高中时期的情感培养不利。学生依据能力选课,存在盲目性,难以客观评估自我水平,容易产生两极分化现象,使学生自我定位受挫,影响心理健康发展。

走班制,选择不同老师的授课,会让学生“班级感”淡化,同学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交流也会相对变少,不利于高中同学、师生情谊的发展;其次,学生需要根据自身能力选择课程,带有一定盲目性,学生难以正确认识自己水平,且容易出现两极分化,学生被打上“好”、“差”之分,影响学生心理。

1 实行走班制的利弊 与行政班教学不同,在走班制形式下,学生每节课下课后,总在更换教室,更换新的学习伙伴。而配合走班教学的选课制,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权,有了真正“一人一课表”的课程。所以,学生现在的第一感受应该是“自由”。

小走读就是保持传统班级制,按照学生选择的高考科目分班,上课还和传统班级一样,全部固定好科目时间,学生不用到处换教室。中走读是语数外固定,按其他六科都组合分班。大走读是不分班。所有科目打散。

走班需要考虑学校的师资、教室等教学资源,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走班的模式。学校条件优越不缺老师与教室,或学校只向学生提供有限数量的选科组合,可以实现学生在行政班上课。

而且走班需要的师资和场地,对于学校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很多学校是达不到标准的。改革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