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看的话,这个过程很曲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好像得到点边,所以我很珍惜。但是你似乎很反感这个学硕的结果,所以心里还是有抗拒的,这样你就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中去。
自己大学的时候,参加大数据处理的选修课,因为自己之前对大数据就很喜欢,所以很多大数据软件都很熟练,在课堂上面经常和老师讨论大数据的问题,结课的时候写的大数据论文,老师看到后感觉非常优秀,就让自己每周去他的研究生办公室一起做科研项目,真的感觉特别荣幸,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受到了认可。
作为一名本科生在SCI(ScienceCitationIndex)上发表文章,这是一种非常独特且令人兴奋的体验。首先,能够在这样的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本身就是对个人学术能力和研究水平的高度认可。这意味着你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同行专家的肯定,这对于任何学者来说都是莫大的荣誉。
个人任教的高校近几年来非常重视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以各种方式进行激励,省教育厅也将本科生参与科研列入评估、考核学校的项目之一。为通过考核,有的高校下文件要求教师申报科研项目时必须要带上几名本科生,否则不予立项或申报资格。
参与科研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科研项目促使学生进行学科交叉,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学科综合素质,培养综合性人才。同时,科研项目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这些都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必备技能。对于大学本科生而言,参与科研项目对未来的升学和就业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本科生做科研主要是体验,看自己喜不喜欢、值不值得读研究生(如果不喜欢做科研就不要读研究生了)。体验的结果是不喜欢,或者没出什么成果,也完全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一个人认识自己必经的过程。如果用直接提供的数据的话,既不会有这种个人体验的过程,又与科学精神相悖。个人是不赞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