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教育的影响 儿童自出生之始,就受到本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规范的包围、洗礼。我国自古就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由于我国古代社会政治体制、教育体制及人才选拔方式的影响,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及光宗耀祖的文化心理在今天的父母身上依旧体现。
2、面向全体家长,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幼儿的一日生活,增加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对于个别问题,教师应与家长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共同探讨问题的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
3、家长处于服从地位 家长工作仍然以幼儿园为中心,家长被动接受指令,不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幼儿在园的情况,因此难以与幼儿园积极配合。 教师处于权威地位 教师在与家长交流时过于权威,只要求家长按其意愿行事,不考虑家长的想法和感受。
4、幼儿园家庭教育的首要困惑是,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导致孩子养成了不良习惯。孩子往往因为缺乏自我约束能力,而家长又过度迁就,对孩子有求必应。
孩子不愿上幼儿园,每日入园时常常哭闹不止。孩子胆怯,害羞怕生,不愿与同学互动,沉默寡言,缺乏自信。孩子对于学习新事物往往热度维持不久,难以坚持,遇到挑战便退缩。孩子被祖父母宠爱,形成了不少不良习惯,尽管家长反复劝说,孩子仍不改正。
家长处于服从地位 家长工作仍然以幼儿园为中心,家长被动接受指令,不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幼儿在园的情况,因此难以与幼儿园积极配合。 教师处于权威地位 教师在与家长交流时过于权威,只要求家长按其意愿行事,不考虑家长的想法和感受。
难以平衡学业与兴趣爱好的关系。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们往往会面临一个重要的困惑:如何在关注孩子学业成绩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他们担忧过多注重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其学习成绩,往往强迫孩子以学习为主,从而限制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发展。这可能会引发孩子的反感,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包括:如何平衡爱与溺爱、如何处理孩子的叛逆期、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等。如何平衡爱与溺爱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常常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把握爱的尺度。
角色定位的困惑: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往往难以确定自己的角色,不知道应该是严厉的教育者还是宽容的支持者。他们可能感到困惑,不确定如何平衡权威与关爱之间的关系。 教育方法的困惑:许多家长不清楚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品德、学习能力和社交技巧。
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父母观念不统一 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一个人会充当红脸,一个人会充当白脸,这是中国家庭式教育最大的弊病,但是很多父母却认为:这样做并没有任何错。
通过家长会、开放日等渠道,进行“集体沟通”。利用这一契机,集中对家长进行育儿经验的指导,让家长读懂幼儿园,读懂班级、认同幼儿园的教育。挖掘资源 互利双赢 开创家园互动新局面家长老师 请家长进课堂当“教师”。我园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不定期地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来幼儿园当“老师”。
在幼儿教育中,家长是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幼儿老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以便更好地配合和指导家庭教育。另外,教师还可以从家长处得到更多有关孩子性格、特点、习惯等信息,从而更精心地安排幼儿教育和管理工作。教师家访 教师家访是家园共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幼儿园教师指导家长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的方法: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指导,与家长积极沟通合作,提供实用的教育资源和工具,关注幼儿的家庭情况,建立家长信任感和合作关系。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指导。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定期沟通:教师应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家庭教育的情况。可以通过家长会、电话、邮件或家校通等方式进行交流。开放的沟通平台:建立开放的沟通平台,如微信群或家长交流群,方便家长随时与教师交流,分享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心得。
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方法,如下:提供家庭教育资源:教师可以为家长提供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文章和网站等资源,以帮助他们了解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和教育他们。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教师可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尊重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兴趣,不强迫他们做不喜欢的事情。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像朋友一样对待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家庭教育的配合: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同时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建立平等的沟系 教师和家长都是以教育好学生,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共同目标的,应该建立彼此信任、相互支持的平等关系,只有平等才有沟通的可能;只有平等双方才不会落入误区,形成扯皮、推诿、渎职等状态,齐心合力教育好学生。
孩子在家的表现(进步之处——感谢;缺点——请教)主动了解幼儿家庭教育方法,与老师交流一方面,也可以参加相关讲座。现在关注幼儿教育的家长越来越多,都想给自己孩子各方面都好都科学的培养。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形态之间是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以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助于充分地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每一种教育形态的优势与长处,从而形成“教育合力”。
第四,家长可以进行情感投资,获得教师的好感。例如,家长可以将孩子喜爱的磁带带到幼儿园,或推荐优秀的书籍、儿歌等作为教材。家长还可以打印育儿资料与教师分享,积极参与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通过这些方式,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将更加紧密,教师也更愿意与家长真诚交流,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家长的态度要主动,联系要适时适度。有些父母误以为主动联系老师会打搅老师的工作、生活,怕老师不欢迎。其实父母主动联系老师会给老师带来便利,因为一个老师要面对几十个学生,一个个去家访要很多时间,家长主动到来,可以了解很多重要信息,可以交流商讨教育方式,这是家长老师都乐意的事。
但现代教育评价学生是多维的。因此,家长同老师交流也应是多方面的,包括孩子学习、生活言行和思想等。有的孩子成绩不一定出色,但在其他方面却优秀,如果家长在和教师交流中主动涉及这些孩子的优势,便很容易找到教育的突破口。
为了进一步贯彻《3-6岁幼儿学习和发展指南》,加强家园沟通,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及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共同携手培养好下一代, 4月25日下午,庆安幼儿园邀请了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委员会高级讲师、儿童心理咨询师、教育学硕士刘志老师为家长解析了《3-6岁幼儿学习和发展指南》。
如果设计活动,我会先了解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和兴趣需要,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玩教具和有层次性的游戏材料。同时会充分理解尊重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支持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对学习效果进行定期考核,将书面考试与实践效果检验相结合,保证把《指南》的精神落到实处。开展一系列教科研活动,用实践来检验贯彻、落实《指南》工作的效果。开展家园联系工作,帮助家长了解《指南》的精神实质,从而达到家园的同步共育。
对两天不来的幼儿要及时进行电话家访。 家园互动,积极筹备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 家园沟通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这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期间开展我爱妈妈,庆“六一”文艺演出。
教育部关于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开展全员培训。各地要把《指南》作为当前幼儿园教职工、学前教育教研人员和管理干部业务培训的主要内容。省级和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重点做好幼教干部、教研人员和骨干教师培训,区县一级要组织全员培训。
一是开展了亲子共育活动。各教学点幼儿园借助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精心设计和准备,开展了文艺演出、家长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教育成果展示汇报、亲子游戏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找到快乐,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情感共鸣,树立了家长教育孩子的主人翁意识,为家园共育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