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人数÷毕业生数=总就业率。看不懂“应聘人数”是什么意思。就业率90%以上是很正常的,不管是什么工作,只要不是闲着,都算就业。比如有些学生虽然有工作,但为了能以应届生的身份参加公务员考试,所以还是签了“暂缓就业协议”(签了这个协议的在统计的时候就不算是就业了)。
就业人数÷毕业生数=总就业率。 看不懂“应聘人数”是什么意思。 就业率90%以上是很正常的,不管是什么工作,只要不是闲着,都算就业。比如有些学生虽然有工作,但为了能以应届生的身份参加公务员考试,所以还是签了“暂缓就业协议”(签了这个协议的在统计的时候就不算是就业了)。
初次就业率:指毕业生在毕业离校前(毕业当年的6月底之前)已落实就业单位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率。分签约就业率和应聘意向就业率两类。签约就业率:简称“签约率”,为纳入国家就业方案的已就业毕业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率。
2022年就业率2022年毕业人数达到了历史新高,但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数量却相对较少。截至4月中旬,只有47%的求职毕业生收到了工作邀请,而14%的学生已经完成了签约。在性别方面,男性毕业生的工作邀请和签约率分别比女性高出14和18个百分点,但男性的签约率也仅为22%。
2022年就业率 2022毕业人数创下了历史高峰,而用人单位能提供的岗位却少的可怜。截止4月中旬,47%求职毕业生拿到offer,14%的学生已经签约。其中,男性应届毕业生收获offer和签约率占比分别较女性高出118个百分点,签约率是女生的两倍有余。尽管这样,男性的签约率也仅仅为22%。
三方协议作为国家统计大学生就业率的一个根据,同时也是国家派遣证发放的一个证明。只有你签署了三方协议,拿回学校,学校才会在你毕业后 将派遣证发给你,而你拿着派遣证到你工作的单位报道,就此开始计算工龄,而你也就拥有了干部身份(每年基本6月25日毕业,所以6月18日前必需将三方交 到学校)。
高校统计就业率的时间应该是在学生即将离校之际,虽然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前找到工作,但从调查数据来看,跟我们这几年众所周知的高就业率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看来,各高校的就业率数字值得让人深思了。
首先第一个原因是现在的本科生实在是太多了,可能你走在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问一下,他就是一个本科生,那么面对如此多的人群,你就是有这么大的竞争力,因为它的岗位就这么多,不会因为你本科生的人数增加而增加,所以说你要找到好工作就一定要在这么多的人群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