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模式不分文理科,可以由考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不过语文、数学、英语是必选的,而且必须在物理和历史中选一科,其他四门任意选择两门。
2、历史+化学+地理:适合大部分专业,对物理不感兴趣或物理成绩较差,文科成绩优秀的学生。 历史+地理+生物:适合日语、体育、医学类普通生,地理、生物相对简单,适合体育专业学生,但竞争激烈。选择物理学科组合: 物理+化学+政治:几乎可以报所有专业,尤其顶尖大学专业,政治对考研影响大。
3、推荐组合之一:物理+化学+政治,可报专业比例高达99%,某些顶尖大学专业甚至可达100%。不过,高中阶段未选政治可能造成大约1-2年的知识断档,影响考研。推荐组合之二:物理+政治+地理,可报专业比例为99%。适合理科成绩较好但文科生,为避免物理高分浪费和拓宽志愿选择范围。
4、物化生、物地生、历化生、物化地,是新高考选科的四大推荐组合。物化生组合,对学霸而言,能覆盖几乎所有专业,是最具前景的选择。物地生组合,适合中等成绩的考生,兼顾理科与文科基础。历化生组合,适合一般成绩,选择历史为专业基础,辅助化学与生物,面向医学等专业。
5、新高考3+1+2模式下,选科成为了每位学生及家长必须面对的问题。高校各专业对于选科要求各异,理工科多要求物理、化学,部分文科则看重历史、政治。在追求高就业率的组合中,物化生、物化政、物化地、物生政、物生地、物政地等组合广受欢迎。
6、新高考3+2+1如何选科根据我们社会的现状来看,如果能选择物理,大家一定要报考物理。因为我们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物理,许多好的大学在进行招生的时候也明确要求要物理这一学科的分数。
理论上绝大多数地区应该是高二上学期开始选科。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学校高一下学期甚至是高中刚开学就开始让学生们选科分班了。高中选课时间理论上绝大多数地区应该是高二上学期开始选科。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学校高一下学期甚至是高中刚开学就开始让学生们选科分班了。
高考改革后选科是在高一上半期就开始了,也有地方是高一下半期选科的,总之高考改革后的选科是在高一时就必须要完成的。选科前必然要考虑未来就读的专业。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选科其实就是把高三的高考志愿选择提前到高一来考虑了。
全国新高考地区的高中大多在高一下学期至高二上学期期间,确定选科方向,进行分班、走班。北京、天津、海南、江苏、广东、福建等地的高中生,均为高一下学期选科,具体内容小编已经整理好了,一起来看看吧。一般高几开始选科分班高中大多数是在高一下学期进行选科分班。
新高考是一开学就开始选科吗绝大多数地区应该是高二上学期开始选科。也有很多学校高一下学期甚至是高中刚开学就开始让学生们选科分班了。对于刚入学的准高中生,由于大部分省份开始“新高考”改革,新高考改革不会再分文理科,但是会从几门科目中选课。
1、排课:最后根据选择的走班模式,进行排课。走班排课的规则比较复杂,一般需要通过适用于新高考的走班排课软件来完成排课。最终生成课表,包含行政班课表、教学班课表、教室课表、教师课表、学生课表、课表导出等。
2、因为六选三的组合太多,所以导致排课成了一大问题。新高考方案实行的话,排课可以分为小走读,中走读,大走读三种方案排课。具体实行哪种要根据呢学校的规模来定。小走读就是保持传统班级制,按照学生选择的高考科目分班,上课还和传统班级一样,全部固定好科目时间,学生不用到处换教室。
3、“一人一课表”如何实现、专业志愿如何填报?耕耘数字教育领域8年时间,天闻数媒依靠其深厚的行业积淀,全面布局新高考改革,为处在变革之中的教育给出专业的解决方案。
4、①首先是解读3+1+2,其实是对原先3+3的一种改进。实质上改来改去,还不如原先的大文大理方便。本质上还是大文大理的。对科目略做变通罢了。在科目的选择上做文章,永远没有十全十美的结果,总是留有遗憾。②我们学校也刚刚实行了选课走班,基本落实到位。
5、高考改革是势在必行的,现在大多省份青睐于“3+3”“3+1+2”等选科模式,这也让学校不得不改变教学方式。但是转变传统固定教学方式不是轻松的事,涉及方方面面,特别是学校的教师人员分配和教室资源分配的问题。当教学资源不足,学校就会将科目组合的选择缩减,学生也有可能选不到合心意的科目组合。
1、新高考给予考生更多的选择,一定程度上也是鼓励“适当偏科”的学生的。举个例子:3+2+1模式下,孩子物理和地理比较强势,但是其他3科的成绩都不上不下的,也没别的特别偏好,究竟如何选科最优?首先,让我们打开“新高考选科功能”——进入“按科目选专业”——再依次选定“学科”。
2、化生史组合的利弊 由于“化学+生物+历史”的组合选择比较独特,所以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个组合的利弊。
3、历化生这个组合是可以选的,但是由于以下原因,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最好不要选,具体如下:化学和生物属于传统的理科科目,历史属于文科科目,再综合当“3+1+2”模式中物理和历史作为首选科目的现状, 没有选择物理而选择生物和化学,在报考大多数学校的理工科专业时就可能会受到限制。
4、高考改革后,3+1+2的教育模式对学生有以下好处:组合减少困惑减少。将原来“3+3”模式的20种组合降到了12种。组合减少,选科干扰项减少,考生和家长的困惑度降低。走班科目大幅降低。根据某省份某重点中学模拟选科人数比例显示,物化生选科的人数超过了25%,而生地政最少,只有0.4%。
树立怎样的考试观念考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相结合。目前,大部分的考试都把重心放在考生的智力发展上,忽视了考生的德体美劳等能力的发展和个性差异,这是有悖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和考试改革的时代要求的。
高考制度的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引导全国人民以一个平常平静的心态对待考试,让考试为教育服务。应试教育,使人形成了一种极狭隘的心理:“我要比你好,你不能比我好。”这种心理使整个中国基础教育处于极其恶劣的恶性竞争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只有在考试结果出来后,心才能落地。
对于高考改革,调查了北京的部分中学生群体对高考改革的一些看法和态度。此次调查笼罩高中三个年级,涉及北京10所学校。取消文理分科 根据新高考改革方案,考试不再分文理科。调查发现,持赞同和阻挡态度的学生比例相近,372%的学生表示赞同,337%的学生表示阻挡。
新高考实行的是采取“3+3”和“3+1+2”的模式。“3+3”模式中,第一个3指的是语数外,第二个3指的是物理、历史、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择3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