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庆龄的执着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
2、华罗庚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不仅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特地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
3、于谦一身清白:于谦是明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19岁时,他创作了《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表达了他坚定的道德信念。于谦为官数十载,始终视荣华如浮云,重视个人品德修养。
4、为中国核科技事业和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詹天佑 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他们都是些少年。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聪明好学,又立志为国效力。后来他学习工程技术毕业,回到了国内。可清朝政府对本国人才不信任,像修铁路,就都让外国人主持。
5、汉文帝、汉景帝文景之治 由于秦末农民战争和四年楚汉之争,社会动荡不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致使西汉初年社会经济非常贫困。史书上记载:老百姓无法在田地上生产,到处是饥荒,发生了人吃人的现象。百姓死者过半。那时连皇帝也坐不上四匹纯一色的马拉的车子,将相们只能坐牛车。
6、钱学森 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1、著名作家高尔基从小就饱尝人间的辛酸,即使做活累得腰酸背痛,也不肯放弃一刻时间去看书,还常常在老板的皮鞭下偷学写作,终于成为著名的作家。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家里买不起书,买不起做实验用的器材,他就到处收集瓶罐。
2、“逆境出人才”是人们的一种错觉。客观地说,顺境是比逆境更能出人才的。说“逆境出人才”,这是因为逆境出的人才,其事迹太感人了。人们为了教育好子女,教育好后代,觉得举这些例子更有说服力罢了。千万不能认为逆境就一定能出人才,于是去制造逆境,让子女成才。
3、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话题:“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 于右任的临终诗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4、目前的名人为:高尔基,罗曼.罗兰,爱因斯坦,巴金,张海迪,雨果,居里夫人,列夫.托尔斯泰,苏霍姆林斯基,纪伯伦,列宁,歌德,莎士比亚,茅盾,萧伯纳,徐志摩,鲁迅,莫泊桑,爱迪生请主要写名人实事迹和该人的颁奖词。重谢。2008年度的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颁奖词。就要这个。
1、中国自强不息的名人事例:张海迪勤奋学习:张海迪自幼就严重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边缘,可是20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文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炙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匡衡学习好,还很勤奋。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3、华罗庚 华罗庚,1928年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4、华罗庚 华罗庚中学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回到家乡,一面帮父亲干活,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不久,又身染伤寒,病势垂危。他在床上躺了半年,病痊愈后,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瘸了。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双腿后著兵法的孙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