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宗教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宗教学是哲学的二级学科。通过宗教现象研究宗教的起源、演化、性质、规律、作用等的人文社会学科。19世纪下半叶,西方宗教学者首先建立了这门学科。一般以麦克斯·缪勒1873年发表《宗教学导论》、率先使用“宗教学”一词为其开端。
宗教学是以宗教为研究对象的独立学科,它不同于一般宗教观(宗教理论、宗教学说)有两点:其一是它在学科上的独立性。它以宗教这一社会历史现象作为认识对象,对它进行学术性的考察和研究,真正的宗教学,如同哲学、历史学、文学、政治学、法律学等学科一样,应该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
宗教学是研究宗教现象、宗教信仰、宗教组织与宗教实践的学科。它探索宗教在人类社会、文化和历史中的地位、作用及其与个人、社会、国家的关系。
专业介绍:宗教学是属于哲学的二级学科,是认识宗教现象的本质,揭示宗教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宗教学所研究的对象是作为社会现象的宗教。宗教与哲学、道德、法律、政治、文学、艺术一样,是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宗教学是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宗教现象和宗教文化。它从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心理学等角度,探讨宗教的本质、起源、发展、信仰、仪式、组织、影响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宗教学不仅关注各种宗教的内部结构和运作机制,也关注不同宗教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詹姆斯和弗洛伊德是宗教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詹姆斯提出了一种实用主义的宗教观点,强调信仰的作用在于满足个人的需求。弗洛伊德则深入探讨了宗教信仰的心理机制,特别是与人类潜意识的联系。这些学者的工作揭示了宗教在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为宗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1、考研哲学类专业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逻辑学与逻辑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哲学等方向。专业学习内容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知识,以及伦理学、逻辑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管理哲学、政治哲学等基础知识。
2、哲学考研前,考生需确定专业及院校。哲学专业包含外国哲学、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科技哲学、宗教学八个二级学科,考研方向众多。每个二级学科又细分为多个小方向,考生应根据个人兴趣、能力及未来职业规划来慎重选择考研方向。
3、考研哲学类专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逻辑学与逻辑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哲学。
4、哲学专业研究生需要深入学习的科目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逻辑学与逻辑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哲学等。这些科目构成了哲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涵盖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广泛领域。
5、考研哲学学科门类包括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以及哲学史。逻辑学研究思惟规律和推理方法,伦理学探讨道德观念与评价,美学探究美的本质与创造,宗教学审视宗教信仰、教义与仪式,哲学史则研究哲学发展历史。
1、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于1983年5月经原教育部批准成立,该机构编制为30人,隶属于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专注于中国古代史籍文献的整理研究。
2、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起源于1983年5月3日,由我国著名文献学家、国学大师张舜徽先生创建,隶属于当时的国家教育委员会(现教育部前身)“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研究所现有科研人员14人,其中专业人员10人,行政与资料人员2人。
3、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多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担任过所长,为研究所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是历任所长的简介:第一任名誉所长张舜徽先生,自1983年至1990年期间,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引领研究所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4、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的学院,目前有教职工共计83人,其中包括29名教授,其中18人担任博士生导师,副教授队伍有25人,讲师则有13名。学院的学术资源丰富,资料中心藏书量达到15万余册,涵盖了中外文期刊500多种,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研究平台。
5、年,学院引进人才,组建楚学研究所。学院有一批研究中心,如道家与道教研究中心、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张舜徽研究中心、文化管理研究中心、教会大学研究中心、商文化研究中心等。学院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中国近现代史。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近代史所。省级重点学科1个——历史文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