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辖下设有多个研究室,其中骨库和骨组织移植与再生研究室是具有生产和科研双重任务的科室。该科室在孙磊博士的带领下,拥有2名研究人员和3名技术人员。
2、医院科室齐全,包括内、外、妇、眼、口腔、耳鼻喉、皮肤性病、中医内、中医正骨、针灸、理疗康复医学等,医疗特色显著,医、教、研实力强大。作为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设有多个研究所和中心,包括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北京市烧伤研究所、北京创伤烧伤抢救中心、北京市骨科疾病研究治疗中心等。
3、孟继懋教授,作为北京积水潭医院的首任院长,任职时间跨度从1957年至1989年,期间他不仅创建了中国规模最大、专业最全的创伤骨科,还建立了创伤骨科研究所并兼任所长。孟教授勤奋求学,广泛吸收国内外骨科的先进知识和经验,为中国骨科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医院拥有一批技术力量雄厚的专科中心。全军中心7个: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全军肝病治疗中心、全军优生优育中心、全军普通外科研究诊疗中心、全军皮肤病研究诊疗中心、全军肿瘤内科研究诊疗中心、全军临床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
5、北京积水潭医院 北京积水潭医院建立于1956年,是以骨科、烧伤科为重点学科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和清华大学临床教学医院。1959年成立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2002年成为北京市创伤烧伤抢救中心。
6、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不仅担任院长一职,还是脊柱外科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美国骨科学会(AAOS)会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及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
1、骨科VSD的全称是负压封闭引流术,临床上骨科常用于治疗烧伤、外伤、皮肤坏死和感染,还有骨质暴露形成的骨髓炎等。经过封闭,能使创面得到保护,阻止外界细菌进入创面而导致感染加重。同时可以引入冲洗,通过冲洗、引流的双向治疗,使临床症状减轻,尤其对创面感染而有渗出的患者效果较好。
2、VSD清创引流是一种经皮穿刺技术,在手术或大面积创伤后,用于清除伤口和腹腔内的积液和血液。通过穿刺创口,将引流管插入伤口内部,汇集伤口分泌物和慢性渗漏液,使患者更快地恢复。VSD清创引流的优势在于其能够有效清除伤口内部污染物,缓解细菌感染的趋势。
3、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指用VSD材料+半透膜+三通接管+负压吸引器进行负压吸引的技术。VSD负压引流术为一种处理浅表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VSD负压引流术治疗骨髓炎优点 创伤小:根据独特的计算,以及专家会诊,得出创面大小、深度。最大限度保留活性组织。
4、VSD只是暂时保护你失去皮肤的软组织,其实也就是相当于无菌的海绵薄膜,不能发挥皮肤都正常作用,不植皮,是不可能的。
1、罗从风,男,汉族,1966年出生于上海。他现任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的主任医师,同时也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以及骨科创伤亚学科的主任。罗从风教授在国内早期便开始使用导航系统,其主要应用范围涵盖骨盆、髋臼以及四肢骨折等创伤骨科手术。他凭借深厚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了大量的案例经验。
2、罗从风,是一位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担任骨科主任医师、教授及博导的知名专家。他于1991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后来在2002年又在日本横滨市立大学获得了骨科医学博士学位。目前,他担任上海市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创伤外三科主任,以及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技术委员会委员(AOTK)。
3、罗从风教授,主任医师,现就职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
郭风劲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主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自1993年硕士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以来,他在骨科领域持续耕耘,曾赴德国深造,主持过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尤其在骨病、骨肿瘤、创伤及关节和脊柱疾病方面有独到见解。
郭风劲教授是一位在细胞生物学和表观遗传调控领域有着深厚研究背景的学者。她出生于1972年9月,拥有博士学位,教授职称,并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颈椎手术是一项复杂的医疗干预,它涉及到对颈部骨骼和神经的精细操作。在考虑进行此类手术时,许多患者可能会遇到一些误区和并发症的风险。《颈椎手术误区并发症预防与治疗》一书,由登纳罗作者和陈安民、郭风劲译者共同编著,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韧带拉伤”是骨科疾病,应该到骨科检查。建议你到武汉同济医院找骨科找关节外科专家郭风劲教授,他是很有经验的专家。
聘请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郭风劲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忠军教授、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杨仁杰教授、美国眼表疾病中心医学主任、国际眼表学会(IOSS)第一任主席(2000-2004)曾垂拱教授4名有深厚理论造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博士担任兼职教授,与以上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合作。
与聂秀菀等人在1991年,他们对黑麦小孢子母细胞核基质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详尽研究(1991年:《电子显微镜学报》, 10(3): 238-243 )。
李津,目前是一位在读的西安交通大学骨外科学博士,拥有丰富的学术背景和教育经验。她1992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护理系,获得医学学士学位,随后在1997年取得了泰国清迈大学护理学硕士学位。作为副教授,她在教学领域活跃,参与了多项重要教材的编写工作。
李津,字墨竹,出身于河北省邯郸,1964年出生,自幼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艺术的道路上,有幸师从三位民间工笔画大师,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工笔画技艺,虽然身份上他是业余画家,但技艺精湛,独具匠心。在自学与实践的过程中,他独创并归纳了以李家工笔画命名的17种技法,这在业内独树一帜。
李津,1958年出生于天津,成长于芦台,精通标准的芦台方言。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画家在中国美术界享有盛誉,被誉为极具灵性的天才艺术家,目前担任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副教授,同时也是学术委员会的委员。他的艺术创作深入生活,取材于平凡人的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亲情间的微妙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