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这必将会对户籍制度改革产生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第一,改革户籍制度是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需要。世界各国现代化过程中最基本的人口变动特征就是农民进城变工人和市民。
2、其次,户籍制度对教育资源的分配产生了直接影响。在上海,非户籍学生(即外地学生)在享受教育资源方面受到一定限制。中考报名和录取时,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包括居住时间、父母工作情况等。这些条件限制使得外地学生在准备中考时,不仅要关注学业,还要花费精力和时间准备相关证明材料。
3、在上海中高考的话一定是要上海户口的。需要赶紧办上海的户口,不过不会很好办。如果在市外就读的话其实来上海中考不是很合算。因为上海理科简单,外地学的难,但是卷子一简单对外地生来说也没什么优势了,反而英语很难。不管怎么说,祝你成功。
4、外地户口想在上海中考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即可参加上海中考。外地人在上海参加中考,要求不太难,基本上家长只要有上海市居住证就可了而且交过几年的税收就可以了。至于高考,每年的教育政策有点变化,而且正逢今年户口改革,长期影响更大,未来外地人在上海参加中高考肯定更方便。
+3高考模式是一种高考改革方案。具体解释如下:高考模式概述 3+3高考模式是指学生在高中阶段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时,考试科目的组合方式。
高考“3+3”模式:指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高考改革一直备受关注。
“3+3”模式,除了统一高考的语数外三科外,还要加上自己选择的三科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2016年3月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广东将改革完善统一高考制度。
高考“3+3”就是指语文,数学,英语三大主科不变,考生再从物理,生物,化学,政治,历史,地理,这6个科目中任选3门作为自己的高考科目。
简单来说,就是主科加三门专业科!有利于学生文理发展。普通本科院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分学科大类(或专业)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但最多不超过3门。
中国上海市和浙江省分别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从方案中可以看出,三年后的2017年,两省市高考均不分文理科,考试科目都是采用“3+3”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考科目再加上3门选考科目。此外,高校录取将不分批次,学生报考志愿时可以一档多投。
明年是3+1+综 后年就是学分制了吧!我觉得还是不要复读了,除非你是真的差那么一点点,或者不满意大学。。否则么什么意义的。而且每年的要求都是不同的,明年的课本和今年又不一样,数学多了新的内容,词汇也不同了。
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的改革目标,并经过2年的摸索,将上海定为了综合素质评价的试点及示范城市。
为了扩大普通高校招生改革的试点,实行多元化的录取管理体制,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现状,给学生提供多次入学机会,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普通高校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高校“学分制”的全面实施,2007年上海市普通高校将继续实行春季招生。为做好此项工作,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从今年起按照生物科学(拔尖班)进行招生,将实施全程导师制、完全学分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培养机制,构建“3+1+X”的“本博贯通”培养模式,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比例不低于70%。
浙江和上海的高考改革,具体内容包括:实行3+3科目组合、文理不分科、外语科目一年多次考、将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纳入高考、对学生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取消高考奖励性质加分、逐渐取消高考录取批次,等等。 最核心的内容就是“3+3”科目改革,浙江省是3+(7选3),上海是3+(6选3)。